2023-04-06 14:14:51 三支一扶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szyf/
關注公眾號領資料
QQ備考群
APP看視頻刷題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導讀】華圖甘肅三支基層考試網同步華圖教育發布: 2023年甘肅省三支一扶考試:片段閱讀之道理啟示題,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 【2023交流群匯總】 ,2023三支一扶,民生實事就業項目 考試專用教材公共基礎知識教材+歷年 2本,戳>>> 華圖教育官方旗艦店 立即購買。更多資訊請關注甘肅華圖微信公眾號(gshtjy),甘肅三支基層培訓咨詢電話:0931-8186071,新浪微博@甘肅華圖,微信號: gshtjy420(點擊查看全省咨詢微信號)
在行測言語理解與表達中,片段閱讀是必考的一部分,而道理啟示題是其中的一個小題型,雖說題目不多,但是這類題型并不難,在此告訴我們廣大考生,面對道理啟示題我們的解題思路。
當然,我們拿到一個片段閱讀的題目,一定要先看清楚問法,判斷出具體是什么樣的小題型,因為每種題型方法策略不一樣。
一般情況下道理啟示題的提問方式為:這段文字給我們的啟示、上述文段可以得到的道理是、材料中故事告訴我、以下哪個選項不是文段所包含的道理等等。
道理啟示類題目大多從簡單的故事中體現出人們對生活的看法、對某種社會現象做某種批評、提供某種生活的教訓或進行某種善意的箴誡。通俗點說,就是分析作者的寫作目的,挖掘文段的深層次道理,所以這一類題目我們作答時需要遵循以下三個原則:
一是要緊扣主旨。準確歸納概括出材料的主旨觀點,選擇最契合主旨信息選項。
二是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所謂的透過現象看本質簡單的來說就是不要就事論事,不能僅僅停留在材料本身的內容,道理來源于材料又高于材料,我們要看到文段背后折射的道理。
三是要符合常理。材料的啟示一般是會有一定的教育教學意義的,是有激勵的作用,是能符合生活常理的。
下面我們以幾道題目為例,帶著大家一起去看看
例1:法國著名寓言作家拉封丹有一則寓言:北風與南風比試,看誰能把一個行路人的大衣吹掉。北風呼呼猛刮,行路人緊緊裹住大衣,北風無奈于他。南風徐徐吹動,溫暖和煦,行路人解開衣扣脫衣而行,南風獲勝。
這個寓言意在告訴人們( )。
A.方法得當柔可克剛
B.實驗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C.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D.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解析】首先先看材料的問法,問我們這個寓言的寓意,很明顯,這是一道道理啟示題,所以我們去材料中分析,北風很用力地刮,一味使用蠻力只能讓人更加警惕,起到反效果,而南風很輕柔,巧妙地讓人放松心緒,最后達到了目的,北風和南風的區別就在于采用不同的方法。南風做法的實質就是以柔克剛。A選項緊扣本文的主旨,而B選項意思是任何理論都要不斷接受實踐的檢驗。材料并未先給出這一“真理”,排除,C選項中提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而材料里面并未涉及到問題,排除,D選項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是說,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讓工具鋒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準備工作非常重要。材料也未涉及,排除,所以本題選A。
例2:無論導演還是監制,都是非常復雜的工種,經驗的積累非常重要。沒有經歷過片場的摸爬滾打,在現場的執行能力就會有問題。因此,在一些電影產業成熟的國家,新人從學校畢業以后,要先在制片廠當學徒,從寫劇本開始,在經過副導演、執行導演等環節,在各個方面技能掌握齊全之后,最終成長為一名合格的導演,此后再“導而優則監”
下列哪句話最能概括這段文字所包含的道理( )。
A.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B.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C.天才是1%的天賦加99%的努力
D.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解析】先看問法,這是一個道理啟示題,透過文段的表面意思,本文的主旨講的是要想真正學好一樣東西,除了基本的知識還需要通過實踐去積累經驗。所以A選項緊扣主旨最為符合。而B、C兩個選項強調的是勤奮努力,D強調的是做人要有目標,這三個選項都偏離了主旨。所以本題選A。
例3:在南美洲的巴西高原上的紡錘樹,中間粗,兩頭細,樹身光禿禿的,只在樹頂稀稀拉拉地長著幾根枝條。這種樹生長的環境很特殊,屬于亞馬遜河流域,一年之中,雨季濕潤多雨,旱季十分干旱。紡錘樹之所以長得枝葉稀疏,是因為它在旱季時要盡量減少體內水分的蒸發和損失,這樣一直堅持到雨季來臨時,紡錘樹便會立刻行動起來,它伸展全身無數條根,美滋滋地把雨水喝個夠。
這段文字寓意人們:
A.紡錘樹很會過日子,它懂得把多余的雨水貯存在體內
B.遇到不利的環境,不抱怨,也不放棄,悄悄為自己充電
C.等到時機成熟時,自然可以“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D.讓所有的人都刮目相看,才能贏得更高更好的發展機會
【解析】先看材料問法,判斷出來這是一個道理啟示題,有些考生容易僅僅停留在故事的表面就會選到A項,但是我們需要注意的是要能夠透過現象看到本質,表面上是“紡錘樹在不同的季節有不同的生長策略”,實質上則是體現了在逆境中也要能夠適應環境。而C和D問題在于“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和“更好的發展機會”在文段中是沒有體現的,所以排除,本題選B。
(編輯:阿正)
貼心微信客服
群福利小灶
下一篇:沒有了
公告啥時候出?
報考問題解惑?報考條件?
報考崗位解惑   怎么備考?
沖刺資料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