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2 11:07:10 三支一扶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szyf/
關注公眾號領資料
QQ備考群
APP看視頻刷題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導讀】華圖甘肅三支基層考試網同步華圖教育發布: 2023年甘肅省三支一扶考試備考:年齡稱謂的由來,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 【2023交流群匯總】 ,2023三支一扶,民生實事就業項目 考試專用教材公共基礎知識教材+歷年 2本,戳>>> 華圖教育官方旗艦店 立即購買。更多資訊請關注甘肅華圖微信公眾號(gshtjy),甘肅三支基層培訓咨詢電話:0931-8186071,新浪微博@甘肅華圖,微信號: gshtjy420(點擊查看全省咨詢微信號)
行測常識判斷考點范圍很廣,一般包括政治、法律、經濟、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需要小伙伴們長時間不間斷的積累。今天給大家帶來了常識相關考點是年齡稱謂的由來。
一、年齡稱謂概述
年齡稱謂是古代指代年齡的稱呼,古人的年齡有時不用數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稱謂來表示。年齡稱謂大多是記載在書籍之中,后被沿用至今。古人的年齡有時不用數字表示,不直接說出某人多少歲或自己多少歲,而是用一種與年齡有關的稱謂來代替。先將一些較常見的年齡稱謂的釋義和來由做一梳理。
二、年齡稱謂釋義及其來由
(一)兒童稱謂
1.湯餅:指嬰兒出生三日。舊俗小兒出生三日,設筵招待親友謂之“湯餅筵”,也作“湯餅宴”、“湯餅會”。
2.襁褓:指未滿周歲的嬰兒。指把嬰兒包裹在小兒被中。出自《列子·天瑞》:“人生有不見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
3.孩提:指兩三歲的兒童,指初知發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兒。也有寫作“孩提包”或“提孩”,韓愈詩中就有“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4.始齔:指七八歲的兒童。根據生理狀況,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換牙,脫去乳齒,長出恒牙,這時叫“齔”、“齠年”或“髫年”。
5.垂髫:指三四歲到八九歲的兒童。兒童垂發叫髻。指古代兒童猶未束發時自然下垂的短發,因而就用“垂髫”稱幼兒或指人的幼童階段。也有說“垂發”的意思相同,如《后漢書·呂強傳》就有“垂發服戎,功成皓首”。
6.總角:指八九歲到十三四歲?,聚束;角,小髻,意為收發結之,古代兒童將頭發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扎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
7.束發:指十五歲左右。束,捆、結之意。古代男孩成童時束發為髻,因以“束發”為成童的代稱,通常年十五歲始稱成童。
8.豆蔻年華:指女子十三四歲。源自唐朝詩人杜牧詩《贈別》。“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
(二)成人稱謂
1.及笄:指女子十五歲。語出《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本指古代束發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十五歲以后就把頭發盤起來,并用簪子綰住,表示已經成年已到出嫁的年歲。
2.弱冠(也稱“弱冠”):指男子二十歲。語出《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表示已經成年。
3.而立:指三十歲。立,“立身、立志”之意。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后代稱三十歲為“而立之年”。
4.不惑:指四十歲。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5.知天命:指五十歲,稱五十歲為知命之年。
(三)老人稱謂
1.花甲(耳順):指六十歲,稱六十歲為花甲之年。以天干地支名號錯綜參互而得名!短圃娂o事》卷六十六:“(趙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長吉為短歌,對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環落落如弄珠’。”
2.古。褐钙呤畾q,稱七十歲為古稀之年。語出杜甫《曲江》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亦作“古希”。
3.耄耋:指八九十歲,稱八九十歲為耄耋之年。語出《漢·曹操·對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壽終。恩澤廣及草木昆蟲。”
4.黃發:指長壽老人。陶淵明《桃花源記》:“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5.期頤:指百歲老人。“期頤”是人壽至“百歲”的特稱!抖Y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鄭玄注:“期,猶要也;頤,養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盡養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歲,飲食、居住、動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養,故“百歲”稱作“期頤”。
(編輯:阿正)
貼心微信客服
群福利小灶
公告啥時候出?
報考問題解惑?報考條件?
報考崗位解惑   怎么備考?
沖刺資料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