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1 14:43:39 三支一扶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szyf/
關注公眾號領資料
QQ備考群
APP看視頻刷題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導讀】華圖甘肅三支基層考試網同步華圖教育發布: 2023年三支備考-端午節,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 【2023交流群匯總】 ,2023三支一扶,民生實事就業項目 考試專用教材公共基礎知識教材+歷年 2本,戳>>> 華圖教育官方旗艦店 立即購買。更多資訊請關注甘肅華圖微信公眾號(gshtjy),甘肅三支基層培訓咨詢電話:0931-8186071,新浪微博@甘肅華圖,微信號: gshtjy420(點擊查看全省咨詢微信號)
描寫端午節的古詩詞【精選20首】
年年歲歲過端午,歲歲年年品粽子。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食粽子是其一大習俗;除此之外,還有劃龍舟、采草藥、掛艾草、打午時水、洗草藥水、拜神祭祖、放紙鳶、拴五色絲線、佩香囊等。端午節的習俗在古代就已融入到文人墨客的詩詞中。關于古詩詞對傳統節日的描寫是公考中的一大熱點。下面小編給大家總結一下描寫端午的詩詞有哪些,一起來看看吧!
【詩句】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宋·張耒《和端午》
譯義:龍舟爭渡為的是深切悲念屈原的千載冤魂,忠烈的魂魄一去豈能回還?國破身亡如今還留下什么?唉,只留下千古絕唱之離騷在人世間。
【詩句】莫唱江南古調,怨抑難招,楚江沉魄。——宋·吳文英《澡蘭香·林鐘羽淮安重午》
譯義:請不要再唱江南的古曲,那幽怨悲抑的哀曲,怎能安慰屈子的沉冤?
【詩句】謾說投詩贈汨羅,身今且樂奈渠何。——宋·趙蕃《端午三首》
譯義:都說作詩是為了贈汨羅江,作為當今的快樂又奈何。
【詩句】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會,醉諷離騷不解愁。——明·邊貢《午日觀競渡》
譯義:從古到今屈原的冤魂不散,楚國的風俗至今仍存。閑暇的日子正適合在江亭喝酒聚會,誦讀《離騷》,哪覺得其中的憂愁。
【詩句】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元·貝瓊《已酉端午》
譯義:己酉年的端午那天,天公不作美,狂風大作,暴雨傾盆,一眼望去,一片天昏地暗;整個汨羅江上,沒有一處可以讓人競渡龍舟,借以憑吊遠古英雄屈原的靈魂,真是讓讓人感到遺憾哪!
【詩句】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情知不向甌江死,舟楫何勞吊屈來。——明·湯顯祖《午日處州禁競渡》
譯義:我剛剛從蓮城踏青回來,只在家置備了菖蒲、竹葉和雄黃酒,我覺得這樣就可以過端午了。我明知屈原不是沉溺在我們的甌江,何必要勞民傷財以如此豪華的龍舟競渡來憑吊屈原呢?
【詩句】屈氏已沉死,楚人衰不容。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宋·梅堯臣《五月五日》
譯義:屈原已沉江自殺,楚人為他的不被容納而悲哀。哪里能制止讒言,只不過試圖驅趕蛟龍罷了。
【詩句】彩縷碧筠粽,香粳白玉團。——唐·元稹《表夏十首》
譯義:“彩縷”指綁粽子的帶子是彩色的;“碧筠(yún)粽”指包粽子的箬葉的顏色為深綠色,即為深綠色的粽子;“白玉團”指撥開粽葉后的粽子像玉石一樣白。整句意思為:五彩的細絲裹著綠竹葉的粽子,噴香的白糯米圓圓的。
【詩句】虎符纏臂,佳節又端午。門前艾蒲青翠,天淡紙鳶舞。粽葉香飄十里,對酒攜樽俎。龍舟爭渡,助威吶喊,憑吊祭江誦君賦。——宋·蘇軾《六幺令·天中節》
譯義:到了虎符纏臂的五月,又迎來了端午佳節。家家門前掛著青翠的艾蒿菖蒲,孩子們在野外放著風箏。人們端著飄香的粽子,攜帶著酒樽肉俎,到江邊看龍舟競渡。江面上龍舟競發,彼此吶喊助威,還有一些人在江邊悲壯地大聲吟誦屈原的《離騷》。
【詩句】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唐·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譯義:端午佳節到來,各種花卉競相開放,又有“九子粽”可以讓人們嘗新。九子粽是九只粽連成一串,有大有小,形狀各異,非常好看;大多是作為饋贈親友的禮物,如母親送給出嫁的女兒、婆婆送給新婚的禮物等,因為“粽子”諧音“中子”,民間有吃了“粽子”能得兒子的風俗,故“九子粽“。
【詩句】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宋·陸游《乙卯重五詩》
譯義:吃了兩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著艾蒿。
【詩句】櫻桃桑葚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清·李靜山《節令門·端陽》
譯義:端陽節買了櫻,桃,桑椹,菖蒲,還買了一壺雄黃酒。
【詩句】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鬢。——宋·蘇軾《浣溪沙·端午》
譯義:你將那五彩花線輕輕地纏在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斜掛在發髻上。即“纏五彩線”和“掛符篆”來辟邪驅惡,后演變為“佩香囊”民俗。
【詩句】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唐·張建封《競渡歌》
譯義:隨著響亮沉穩的三下鼓點聲起,紅旗開路,兩艘龍舟如蛟龍般躍出水面、飛弛競渡而去。
【詩句】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宋·文天祥《端午即事》
譯義:五月五日是端午節,你贈與我了一枝艾草。
【詩句】艾人驅瘴千門福;碧水競舟十里歡。——對聯
譯義:上聯用艾蒿扎草人懸在門上可驅除毒氣,這是千家萬戶的幸福。下聯在碧綠的水中競賽劃船,十里河道盡是歡騰的人群。
【詩句】共駭群龍水上游,不知原是木蘭舟。——明·邊貢《午日觀競渡》
譯義:在端午節這天,圍在岸上的人們,驚怕地觀看著群龍在水上嬉戲,不知道原來這是裝飾成龍形的小船。
【詩句】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唐·殷堯藩《端午日》
譯義:年輕時,每逢佳節,總愛生出許多情感,現在老了,誰還有心思平白無故去感慨萬千;在端陽這天,懶得學人家懸掛艾草和驅邪符的習慣,只祈望一盞蒲酒,共話天下太平。
【詩句】歡聲震地,驚退萬人爭戰氣。金碧樓西,銜得錦標第一歸。——宋·黃裳《減字木蘭花·競渡》
譯義:圍觀人群的歡呼聲震天動地,有驚退萬人爭戰的豪氣。在金碧輝煌的小閣樓西,奪得錦標的龍舟獲得第一名回來了。
【詩句】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宋·歐陽修《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艷烘》
譯義:這一天正是端午,人們沐浴更衣,想祛除身上的污垢和穢氣,舉杯飲下雄黃酒以驅邪避害。
以上就是給大家精選的描寫端午節的古詩詞匯總,你都記住了嗎?下面來做幾道題目感受一下吧!
(編輯:阿正)貼心微信客服
群福利小灶
下一篇:沒有了
公告啥時候出?
報考問題解惑?報考條件?
報考崗位解惑   怎么備考?
沖刺資料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