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句子填空題的時候,我們首先要明確整個文段的核心話題是什么。其次,我們也需要清晰地把握整個文段的行文脈絡,也就是作者的思路。以上兩點都是大家比較熟悉的。其實,在我們做題的過程中,除了需要宏觀把握以上兩點以外,各位同學還應該要注意在整個文段中一種容易被忽略的具體提示信息,那就是標點符號。當我們所填句子前后出現標點符號,如:冒號、分號、破折號的時候,這些標點符號往往能夠為我們解題提供方向。
頓號常常作為提示并舉關系的標點符號,通過頓號連接的提示信息,可以幫助我們確定空缺處語義。如果頓號后有體現順承語義或程度加深的表述時,需要關注空前后的語義輕重,使之符合邏輯。
冒號前后相互解釋說明,通過冒號,尋找可概括或具體解釋提示信息的詞匯。
破折號表示上下文是解釋說明的關系,找到提示信息,之后歸納概括提示信息即可。
練習題
例1
相關研究表明,________________:由于氣候變暖,中國冬小麥的安全種植北界已由長城沿線向北擴展了1至2個緯度;華北地區冬小麥正由冬性向半冬性過渡,東北地區糧食產量顯著提高,水稻面積和總產量迅速增加;喜溫作物玉米目前已經成為中國第一大作物。除了利好消息,氣候變化也有不利影響:各種極端天氣事件增多,各種病蟲害危害加重,都會導致農業減產。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句是:
A.氣候變化給中國農業帶來的影響以好處居多
B.氣候變暖對農業的影響并不像想象的那么悲觀
C.各種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日益突出
D.中國主要農作物的種植面積正在日益擴大
【華圖解析】答案A。首先,宏觀分析,發現空缺句子位于首句,應起總領全文的作用?蘸缶o跟了一個冒號,由此可知空中的內容是對冒號后面文字的總結。再結合后文“中國冬小麥、華北地區冬小麥、東北地區糧食產量、中國第一大作物”等表述可知,此處主要強調的是對“中國農業”的影響。由“除了利好消息,氣候變化也有不利影響”可得,前文主要講的是氣候變化的積極影響,據此選擇A項。B項未提“中國”這一主體,排除,C、D兩項均未體現積極影響,均排除。
例2
凡事絕非一日之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水平仍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尚未得到根本扭轉。特別是對積弊日久、歷史欠賬較多的生態環境來說,更不可能一蹴而就、________,需要付出長期不懈的艱苦努力。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一勞永逸 B.一了百當
C.立竿見影 D.水到渠成
【華圖解析】答案C。根據“一蹴而就”以及“、”可知,橫線處的詞語應與“一蹴而就”并列表達相近含義,“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輕而易舉,一下子就成功,也就是說對積弊日久、歷史欠賬較多的生態環境來說,更不可能一下子就輕而易舉地成功。再結合“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尚未得到根本扭轉”“需要付出長期不懈的艱苦努力”可知,空缺處要強調可以短期扭轉、很快見到治理成效的意思。A選項,“一勞永逸”是指辛苦一次,把事情辦好,以后就可以不再費力了。側重于一次性做好之后不再費勁,不符合文意,排除。B選項,“一了百當”是指辦事妥當、徹底。不符合文意,排除。C選項,“立竿見影”是指在陽光下把竿子豎起來,立刻就看到影子。比喻立刻見到功效。符合描述治理生態惡化問題能立刻見效的語境。D選項,“水到渠成”比喻條件成熟,事情自然會成功。側重于“功到自然成”,C項“立竿見影”比喻行事能馬上看到效果或付出能馬上得到收獲,不符合文意,排除。故本題正確答案選C。
例3
在我們的語言中,留下了許許多多給人以美好想象的描述閱讀的嘉言雋語。比如“ ”——為了汲取知識,想方設法與自己的倦怠作戰,因為只有讀書學習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和未來。
【答案】懸梁刺股。
【華圖解析】“——”提示上下文為解釋說明關系,提示信息為“為了汲取知識,想方設法與自己的倦怠作戰”。“懸梁刺股”是指廢寢忘食地刻苦學習。“鑿壁偷光”是指家貧但是讀書刻苦。“襄螢映雪”是指家境貧苦,刻苦讀書。只有“懸梁刺股”符合語境,故選擇“懸梁刺股”。
以上是《2024國家公務員考試:標點符號》的全部內容,更多資訊請繼續查看:甘肅公務員考試網(http://www.naichajmpt.cn/)
(編輯:shirui)華圖教育兔小妹
甘肅華圖微信公眾號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