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5 13:57:34 國家公務員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gwy/
領資料
微信備考群
APP刷題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一直以來,申論學習過程中都有一個讓人費解的地方,那就是為什么申論老師們總是要不遺余力地告訴學員們,一定要多看新聞,多看熱點,這些東西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事實上,申論是一門測查我們知識的深度和廣度的學科,需要我們在輸入端和輸出端都具備一定的綜合素質,簡單來說,就是在申論答題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具備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深刻思維(讀材料),同時也需要我們能夠熟練地掌握說規范公職語言的能力(整理答案),而這些都是需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多做積累的。
例如說,如果一個同學是學法律專業的,那么如果在申論考試中考察了關于《民法典》頒布的話題,這個學生勢必會對《民法典》從頒布到執行的背景有著更廣、更深的理解,甚至他本身擁有的背景知識要比材料中給出的還要豐富和深刻,那么其他的同學做題的時候,是在材料中找答案,而這位同學則只需要在材料里選答案即可。一個在做加法,一個在做減法,那么勢必這位有背景知識的同學就能答得更加全面,更加規范,也更加深刻,而這些是一定能夠體現在分數上的。
然而,對于大多數的同學而言,積累熱點話題,實在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總是堅持了兩天,腦子啥也沒記住,并最終陷入我明明知道它重要,但是我就是堅持不下去的困境之中。那么,如果你也是這種病癥的臨床患者,不妨試試一下幾個步驟。
第一步:參閱黨媒、官媒的熱點話題
要想讀熱點話題,你首先得知道啥樣的話題是熱點的呀,先要知道自己讀點啥。那么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參照一些黨媒和官媒的報道,例如說《人民日報》、《新華社》等發表的文章,那些能入得了這些權威媒體編輯法眼的話題,就絕對是最新、最熱、最容易考的話題了。
可是《人民日報》上發布的文章也是很多的,那么我們在閱讀的時候就要切忌貪多,如果你可以在考前堅持每天閱讀,那么一天你積累個3-5個話題就已經非常多了,假定你備考的時間是一個月,那也是整整100個左右的熱點!
第二步:參考民間評論
然而,對于大多數同學而言,《人民日報》的文章是讀不懂的,因為讀不懂,就會讓很
多同學誤以為自己是沒興趣,從而放棄。
對于再努力的人而言,意志力都是一種稀缺資源,如果我們每天都要把意志力放在熱點積累上,這樣的方法是不能永續的。那莫不如另辟蹊徑,去參閱一些草根人士的趣味解讀來進行積累。
例如說,我在《人民日報》上讀到習近平總書記在國際領導人氣候峰會上做出了莊嚴承諾:中國將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那么接下來,我可以打開手機中的某音、某手、某B等App,就在搜索欄中搜索“碳中和”這樣的關鍵詞,很多民間的up主的解讀就會出現,他們的解讀往往是帶有一定深度和趣味性的,而且短視頻的形式更容易引起我們的興趣,我把類似的視頻看個十個八個,然后橫向對比一下,保留那些深刻共通的,剔除那些臆想偏激的,就可以形成自己的理解了。不要把這件事當成任務,而是當成一種娛樂方式,自然而然就不需要動用意志力來實現知識的積累了。
當然,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我們切忌看一條熱點,刷一百條惡搞視頻,這樣會浪費大量的學習時間,是得不償失的;第二,由于是民間解讀,我們要有辯證思維地看,對于那些偏激言論,我們要學會分辨,然后一笑置之。
第三步:日積月累,養成習慣
根據行為學的理論,一個人習慣的養成,只需要21天,堅持了21天之后,后面的行為都將是自發主動的,不需要意志力來進行介入的。
因此,如果想要告別那個“三分鐘熱度”的自己,就一定要學會養成習慣。這對于同學們的公考之路,甚至是人生之路都將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經過以上的三步你會發現,積累了大量熱點知識的自己,在閱讀申論材料時,會有一些新的靈感和感受,看問題的角度也會變得更加獨到。甚至在你的人生中,養成這樣的習慣,會讓你變成一個社會知識的“百曉生”,聊天的時候更加健談、自信,充滿談資;對社會的整體認識也會連點成面,甚至成為你改變性格和命運的關鍵橋梁。
以上是《2024年國考申論備考技巧:如何趣味積累申論的熱點話題?》的全部內容,更多資訊請繼續查看:甘肅公務員考試網(http://www.naichajmpt.cn/)
(編輯:shirui)華圖教育兔小妹
甘肅華圖微信公眾號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