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7 10:45:38 三支一扶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szyf/
關注公眾號領資料
QQ備考群
APP看視頻刷題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導讀】華圖甘肅三支基層考試網同步華圖教育發布: 2024年甘肅省三支一扶考試:公共基礎知識政治類模擬題之詩詞中的“馬哲”,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2023三支一扶,民生實事就業項目 考試專用教材公共基礎知識教材+歷年 2本,戳>>> 華圖教育官方旗艦店 立即購買。更多資訊請關注甘肅華圖微信公眾號(gshtjy),甘肅三支基層培訓咨詢電話:0931-8186071,新浪微博@甘肅華圖,微信號: gshtjy420(點擊查看全省咨詢微信號)
2024年甘肅省三支一扶考試公告預計2024年5月份發布,筆試預計在7月份進行,其他崗位考試科目為“公共基礎知識”。為了方便各位考生進行備考,甘肅華圖教育為大家整理了2024年甘肅省三支一扶考試:公共基礎知識政治類模擬題之詩詞中的“馬哲”,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在公共基礎知識考試中,考查的內容非常廣泛,政治、經濟、法律、科技、地理、歷史、文化等無所不含,需要廣大考生具有非常豐富的積累,華圖教育在此將各類學科的題目進行分門別類的整理,助力大家針對性備考。
1.“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這句話揭示了:
A.現象和本質的關系 B.必然和偶然的關系
C.形式和內容的關系 D.內因和外因的關系
1.【答案】D。華圖解析:本題考查內外因的相關知識。唯物辯證法認為,內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據,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條件,是第二位的原因。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強調事物滅亡的根本原因是事物自身,體現了內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據。故本題答案為D。
2. “樹不修不直,人不教不才”“遇良醫得生,遇庸醫致死”。這說明:
A.外因不一定通過內因起作用
B.外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據
C.外因在一定條件下能夠改變事物發展的過程
D.外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本原因
2.【答案】C。華圖解析:本題考查內外因的相關知識。唯物辯證法認為,內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據,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條件,是第二位的原因。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A、B、D三項錯誤,不選。題干“樹不修不直,人不教不才”,“遇良醫得生,遇庸醫致死”都強調事物的外在因素對事物發展的影響,體現了外因在一定條件下能夠改變事物發展的進程。C項正確,當選。故本題答案為C。
3. 東漢哲學家王充在《論衡·狀留篇》中說:“故夫河冰結合,非一日之寒;積土成山,非斯須之作。”下列語句與其蘊含相同哲理的是:A.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B.時不至不可強生,事不究不可強成
C.社稷無常奉,君臣無常位,自古以然
D.將欲奪之,必固與之
3.【答案】A。華圖解析:本題考查質量互變規律。“故夫河冰結合,非一日之寒;積土成山,非斯須之作。”強調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能夠引起質變。A項,“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強調量變是質變的基礎,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引起質變,A項正確,當選。B項,“時不至不可強生,事不究不可強成”意思是做事要善于審視度勢,抓住時機,時機不成熟不可以貿然行動,對于事物要研究分析透徹,找到其發展變化的趨勢和規律,不可以違背事物的本質規律而采取行動,體現了要尊重客觀規律,B項不符合題意,不選。C項,“社稷無常奉,君臣無常位,自古以然”意思是國家沒有固定的奉祀人,君臣之間也沒有固定的位子,這是自古以來的道理,體現了事物的發展變化及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性,C項不符合題意,不選。D項,“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意思是想要將他除掉,先要讓他感覺自己的地位被鞏固了,消除他的戒心,體現了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D項不符合題意,不選。故本題答案為A。
4.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出自荀子的《勸學》,其蘊含的哲學道理是:
A.辯證的否定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B.辯證的否定是“在絕對不相容的對立中思維”
C.辯證的否定是事物聯系和發展的環節
D.辯證的否定是事物外部的否定
4.【答案】C。華圖解析:本題考查辯證的否定觀。A項,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矛盾著的雙方既斗爭又統一,由此推動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A項錯誤,不選。B項,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在絕對不相容的對立中思維”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是形而上學的思維方法。B項錯誤,不選。C項,辯證的否定是事物發展的環節,是舊事物向新事物的轉變,是從舊質到新質的飛躍。辯證的否定是新舊事物聯系的環節,新事物孕育產生于舊事物,新舊事物是通過否定環節聯系起來的。C項正確,當選。D項,辯證的否定是事物的內部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并通過自我否定實現自我運動、自我發展。D項錯誤,不選。故本題答案為C。
5.下列哪句古詩體現了事物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的哲學原理?
A.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B.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C.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
D.歷盡天華成此景,人間萬事出艱辛
5.【答案】D。華圖解析:本題考查否定之否定規律。A項,“飛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銀河落九天”體現了現象和本質的關系,A項不符合題意,不選;B項,“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強調社會的進步是阻擋不了的,B項不符合題意,不選;C項,“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體現了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統一,C項不符合題意,不選;D項,“歷盡天華成此景,人間萬事出艱辛”中的“成此景”表明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出艱辛”表明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體現了事物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D項正確,當選。故本題答案為D。
貼心微信客服
群福利小灶
上一篇:2024年甘肅省三支一扶考試:公共基礎知識自然科學模擬題之人體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