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分校

您當前位置:甘肅人事考試網 > 國家公務員考試 > 備考技巧 > 高分技巧 > 2024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常識備考技巧:詳談我國古代婚

2024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常識備考技巧:詳談我國古代婚姻制度

2023-11-10 11:02:03 國家公務員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gwy/ 領資料   微信備考群   APP刷題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我國古代婚姻制度制度的基本原則主要形成于西周時期,西周的婚姻制度受禮的影響體現了宗法禮教對家庭的影響,維護了男尊女卑的等級觀念。

  西周時期婚姻家庭制度已經較為完備,而在西周時期形成的婚姻基本原則對之后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各朝代的婚姻制度都有深刻的影響。后經漢唐宋明清演變形成了受儒家思想影響特有的婚姻制度。

  我國古代的婚姻制度有以下幾個基本原則:一夫一妻制、同姓不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適婚年齡的規定。

  “明代”婚禮

  一、婚姻制度的基本原則

  (一)一夫一妻制

  由于我國古代婚姻制度形成的時候深受宗法制度的影響,所以并不像成語“三妻四妾”和電視劇中演的那樣,而是嚴格的執行一夫一妻制,即一個男性只能有一個嫡妻,這是因為宗法制十分重視嫡庶之別。

  嫡庶無別,嫡長子繼承宗祧和爵位的原則就無法維持,勢必導致整個宗法的混亂。然而,在中國幾千年的一夫一妻制中,一夫多妻被以不同名分的妻、妾形式保留下來并加以發展,其目的在于確立妻、妾在家庭內的尊卑地位以維護家庭秩序。所以,準確地說一夫一妻制在我國古代應該是一夫一妻多妾制。

  (二)同姓不婚

  西周周公制禮,為了規范血緣宗法的有序傳承規定的同姓不婚的原則,人不娶同姓女除了是為了壯大家族力量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出于家庭倫理的考量。當時的人認為同姓女也是傳于祖先遺體,娶同姓女為妻就是褻瀆祖先,因此娶同姓女為妻是有悖人倫形同禽獸的作法,有違孝道和宗法因此要被禁止。

  (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周禮規定男不親求,女不親許,一般是男方主動請媒人提親。孟子也指出: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鉆空隙相窺,逾墻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

  不奉父母之命,沒有媒證的婚姻,社會是不承認的,該女子的地位只能比同于媵妾。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婚姻關系成立的前提條件,反映了古代社會家長制度和包辦婚姻的價值觀,這一觀念至今在我國依舊有很大的影響。

  (四)適婚年齡的規定

  史料記載

  先秦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

  戰國齊桓公令:男三十,女十五;

  戰國越王勾踐令:男二十,女十七;

  漢惠帝令:女十五;

  晉武帝令:女十七。

  北周武帝令:男十五,女十三;

  唐太宗貞觀令:男二十,女十五;

  唐玄宗開元令:男十五,女十三;

  宋仁宗天圣令:男十五,女十三;

  宋寧宗嘉定令:男十六,女十四;

  宋司馬光《書儀》:男十六,女十四;

  明太祖洪武令:男十六,女十四;

  清《大清通禮》:男十六,女十四。

  相對于今天的結婚年齡來說,中國古代的婚齡普遍較早,中國古代是個農業社會,地廣人稀,為鼓勵人口增殖,歷來是提倡早婚早育,并以此作為增加生產,提供兵員的重要手段,而且早婚是法律的強制性規定,采用加賦的手段懲罰,而且要罪及父母,甚至動用極刑。

  二、結婚的程序要件

  “三書六禮”是中國的傳統婚姻習俗禮儀。“三書”指在“六禮”過程中所用的文書,包括聘書、禮書和迎書。“六禮”是指由求婚至完婚的整個結婚過程。“六禮”即六個禮法,指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和親迎。

  “三書”是結婚過程中所用的文書,可以說是古時保障婚姻的有效文字記錄。分別指:聘書:即訂親之文書。在納吉(男女訂立婚約)時,男家交予女家之書柬;禮書:即在過大禮時所用的文書,列明過大禮的物品和數量;迎書:即迎娶新娘之文書。是親迎接新娘過門時,男方送給女方的文書。

  六禮是結婚的法定程序

  六禮程序是禮治社會下的產物,從西周開始確立,在中國古代婚姻史上影響深遠,以后各朝一直傳襲下來。經過六禮的程序之后,婚姻成立。漢唐以來在法律上規定聘娶是婚姻成立的唯一方式,成為我國盛行幾千年的結婚方式。

  據史料《白虎通》記載:“婚者,謂黃昏時行禮,故曰婚”。古代一直有“上午接親,晚上拜堂”的說法,中國古代迎娶新娘都是在黃昏以后。“結婚與黃昏”中“婚、昏”同音,也是古代人在晚上結婚的例證,說明女人在黃昏結婚后改變了自己的姓氏。

  三、離婚制度

  (一)七出、三不去

  解除婚姻關系的大權掌握在男子手中,稱為:“出妻”、“休妻”。周禮規定,丈夫可以以七條理由休妻妻子故而得“七出”之名。

  “七出”指的是:不順父母、無子、淫、妒、有惡疾、多言、竊盜。

  第一、“不順父母”:亦即妻子不孝順丈夫的父母;

  第二、“無子”:亦即妻子生不出兒子來,理由是“絕嗣”,在傳統中國,家族的延續被認為是婚姻最重要的目的,因此妻子無法生出兒子來便使得這段婚姻失去意義;

  第三、“淫”:敗壞道德、破壞倫常。亦即妻子與丈夫之外的男性發生性關系,理由是“亂族”;

  第四、“妒”:指妻子好忌妒。理由是“亂家”,亦即認為妻子的兇悍忌妒會造成家庭不和;

  第五、“有惡疾”:指妻子患了嚴重的疾病;

  第六、“口多言”:指妻子太多話或說別人閑話。理由是“離親”;

  第七、“竊盜”:即偷東西。理由是“反義”,即不合乎應守的規矩。

  三不去:“有所取無所歸”“與更三年喪”“前貧賤后富貴”。

  第一是指結婚時女方父母健在,休妻時已去世,原來的大家庭已不存在,休妻等于是無家可歸;

  第二是和丈夫一起為父親或母親守孝三年的不能被休;

  第三是丈夫娶妻的時候貧賤,后來富貴了。

  “三不去”是作為“七出”規定的補充規范,但指出“惡疾及奸者不在此列”。也就是說,妻子若符合“七出”中的“有惡疾”及“淫”兩項,則不在“三不去”的保障范圍之內。

  另外,若有義絕(婚姻雙方家族之間的“倫理之義”已經斷絕,包括夫妻分別對對方一定范圍內的親屬實施了毆傷行為或夫妻雙方一定范圍內的親屬之間發生了毆傷行為,妻子犯奸和意欲謀殺丈夫,即使此時夫妻之間感情尚可也必須強制離婚,否則予以處罰)的情形,法律規定雙方必須離婚,則“三不去”亦沒有保障。

  (二)和離

  古代離婚制度包括"休妻"和"和離",而和離指按照以和為貴的原則,夫妻雙方和議后離婚,而不單純是丈夫的一紙休妻.“和離”始見于唐代《唐律.戶婚》,在“諸犯義絕者離之”條后規定:“若夫妻不相安諧而和離者不坐(問罪)。”和離需由丈夫簽“放妻書”。后代循唐例,也稱“和離”為“兩愿離婚”,并為近代法律沿用。

  

以上是《2024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常識備考技巧:詳談我國古代婚姻制度》的全部內容,更多資訊請繼續查看:甘肅公務員考試網(http://www.naichajmpt.cn/)

(編輯:shirui)
聯系方式

華圖教育兔小妹

微信號:htjy420
驗證信息:國考
報考問題解惑,貼心的報考指導

甘肅華圖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gshtjy
驗證信息:國考
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公考資訊
有報考疑惑?在線客服隨時解惑

公告啥時候出?

報考問題解惑?報考條件?

報考崗位解惑   怎么備考?

沖刺資料領?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国模精品一区二区,萝控精品福利视频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