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5 09:28:54 三支一扶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szyf/
關注公眾號領資料
QQ備考群
APP看視頻刷題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導讀】華圖甘肅三支基層考試網同步華圖教育發布: 2024三支一扶每日一練(2023.11.20),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2023三支一扶,民生實事就業項目 考試專用教材公共基礎知識教材+歷年 2本,戳>>> 華圖教育官方旗艦店 立即購買。更多資訊請關注甘肅華圖微信公眾號(gshtjy),甘肅三支基層培訓咨詢電話:0931-8186071,新浪微博@甘肅華圖,微信號: gshtjy420(點擊查看全省咨詢微信號)
1. 以下作品《醉翁亭記》、《石鐘山記》、《如夢令》、《釵頭鳳》的作者依次是:
A.歐陽修陸游李清照蘇軾
B.陸游李清照蘇軾歐陽修
C.李清照蘇軾歐陽修陸游
D.歐陽修蘇軾李清照陸游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題考查文學常識。
第二步,《醉翁亭記》是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創作的一篇散文,出自《歐陽文忠公文集》。全文貫穿一個“樂”字,其中則包含著比較復雜曲折的內容。一則暗示出一個封建地方長官能“與民同樂”的情懷,一則在寄情山水背后隱藏著難言的苦衷。
《石鐘山記》是北宋文學家蘇軾于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游石鐘山后所寫的一篇考察性的游記。文章通過記敘對石鐘山得名由來的探究,強調要正確判斷一件事物,必須要深入實際,認真調查。
《如夢令》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早期詞作。后人對此詞評價甚高,尤其是“綠肥紅瘦”一句,更為歷代文人所激賞。
《釵頭鳳》是南宋詩人、詞人陸游的詞作品。此詞描寫了詞人與原配唐氏的愛情悲劇。是一首別開生面、催人淚下的作品。
因此,選擇D選項。
【拓展】①歐陽修:歐陽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且在政治上負有盛名。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作品有《醉翁亭記》《秋聲賦》。
、谔K軾:蘇軾(1037-1101),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美食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引碑入草開創者李志敏評價:“蘇軾是全才式的藝術巨匠。”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枯木怪石圖卷》等。
、劾钋逭眨豪钋逭(1084—1155),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章丘(今山東章丘)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荜懹危宏懹(1125年—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紹興)人,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主要作品有《示兒》《游山西村》。
2. 下列詩句與“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描寫相同植物的是:
A.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B.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C.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D.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題考查文學常識。
第二步,“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出自南宋陸游的《卜算子·詠梅》,贊嘆梅花。
A項:“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出自北宋周敦頤的《愛蓮說》,該詩句描寫的是荷花。
B項:“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出自唐代元稹的《菊花》,該詩句描寫的是菊花。
C項:“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出自唐代賀知章的《詠柳》,該詩句描寫的是柳樹。
D項:“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出自元代王冕的《墨梅》,該詩句描寫的是梅花。
因此,選擇D選項。
3. 儒家思想脫胎自周朝禮樂傳統,注重君子的品德修養,強調仁與禮相輔相成,重視五倫與家族倫理,提倡教化和仁政。以下不是儒家代表人物的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莊子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題考查文學常識并選錯誤項。
第二步,孔子是春秋時期儒家的創始人。孟子和荀子是戰國時期儒家的代表人物。莊子是戰國時期道家的代表人物。
因此,選擇D選項。
【拓展】①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生于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曲阜市)。中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與弟子周游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
、诿献,名軻,字子輿(約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鄒國(今山東鄒城東南)人。戰國時期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并稱“孔孟”。孟子宣揚“仁政”,最早提出“民貴君輕”思想,被韓愈列為先秦儒家繼承孔子“道統”的人物,元朝追封為“亞圣”。孟子的言論著作收錄于《孟子》一書。
、圮髯(約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況,字卿,戰國末期趙國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先秦時代百家爭鳴的集大成者。被稱為“后圣”。荀子批判地接受并創造性地發展了儒家正統的思想和理論,主張“禮法并施”: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提出性惡論,重視習俗和教育對人的影響;其思想集中反映在《荀子》一書中。
、芮f子(約前369-前286),戰國中期哲學家,莊氏,名周,字子休,漢族,蒙(今安徽蒙城)人。是我國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莊子原系楚國公族,楚莊王后裔,后因亂遷至宋國,是道家學說的主要創始人。與道家始祖老子并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思想體系,被思想學術界尊為“老莊哲學”,然文采更勝老子。代表作《莊子》被尊崇者演繹出多種版本,名篇有《逍遙游》、《齊物論》等,莊子主張“天人合一”和“清靜無為”。
貼心微信客服
群福利小灶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