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8 13:42:00 甘肅公考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gwy/
關注公眾號領資料
QQ備考群
APP刷題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1.(單選題)甲、乙、丙、丁四位同學正在商量小組作業的分工,他們當中一個人負責宣傳資料,一個人負責收集素材,一個人負責寫發言稿,一個人負責錄制短視頻。已知:
、僖也回撠熜麄髻Y料,也不負責寫發言稿
、诩撞回撠熜麄髻Y料,也不負責錄制短視頻
、鄱〔回撠煂懓l言稿,也不負責錄制短視頻
、鼙回撠熶浿贫桃曨l,也不負責宣傳資料
、萑绻撞回撠煂懓l言稿,那么丁不負責宣傳資料
那么負責收集素材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第一步,確定題型。
題干有需要匹配的對象和信息,確定為分析推理。
第二步,分析條件,進行推理。
條件⑤可以翻譯成:甲不負責發言稿→丁不負責宣傳資料,根據前四條信息,可得甲、乙、丙都不負責宣傳資料,則丁需要負責宣傳資料,丁負責宣傳資料對于⑤相當于否后,否后必否前,則得到甲負責發言稿,結合丙不錄制短視頻,得到乙負責錄短視頻,丙負責收集素材。
因此,選擇C選項。
2.(單選題)一望無垠∶遼闊
A.方興未艾∶失敗
B.厲兵秣馬∶戰斗
C.人云亦云∶重復
D.耳提面命∶教導
解析
第一步,確定題干邏輯關系。
“一望無垠”指遼遠廣闊,看不到邊際,與“遼闊”屬于近義關系。
第二步,辨析選項。
A項:“方興未艾”指事物正在發展,尚未達到止境,與“失敗”無明顯邏輯關系,與題干邏輯關系不一致,排除;
B項:“厲兵秣馬”指準備戰斗,也泛指事前積極的準備工作,與“戰斗”屬于對應關系,與題干邏輯關系不一致,排除;
C項:“人云亦云”指沒有主見,只會隨聲附和,與“重復”無明顯邏輯關系,與題干邏輯關系不一致,排除;
D項:“耳提面命”用以形容對人教誨懇切,要求嚴格,與“教導”屬于近義關系,與題干邏輯關系一致,符合。
因此,選擇D選項。
3.(單選題)間接正犯又稱為間接實行犯,是指利用他人為道具而實施犯罪的實行行為,利用者通過支配被利用者的工具行為實現自己的犯罪意圖,利用者與被利用者不構成共同犯罪,它包括以下兩種情況:一是利用無刑事責任能力人犯罪;二是利用他人過失或不知情的行為犯罪。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甲的行為屬于間接正犯的是:
A.甲挑唆乙與丙的關系,致使乙一怒之下將丙打成重傷,甲、乙、丙均為完全刑事責任能力人
B.甲教唆精神病人乙用刀砍傷與其素有仇怨的丙,甲、丙為完全刑事責任能力人,乙為無刑事責任能力人
C.甲派員工乙毆打一直欠錢不還的丙,并允諾給其好處,乙隨后將丙打傷。甲、乙、丙均為完全刑事責任能力人
D.甲讓自己尚未成年的孩子乙誣告丙,未想到乙捏造的事實正是丙客觀存在的事實,甲、丙為完全刑事責任能力人,乙為無刑事責任能力人
解析
第一步,看提問方式,本題屬于選是題。
第二步,找關鍵信息。
、倮盟藶榈谰叨鴮嵤┓缸锏膶嵭行袨;
、诶脽o刑事責任能力人犯罪;
、劾盟诉^失或不知情的行為犯罪。
第三步,辨析選項。
A項:甲挑唆乙與丙,使得乙打丙,乙是完全刑事責任能力人,且乙是在知情的情況下,甲的行為不符合“利用無刑事責任能力人犯罪”或“利用他人過失或不知情的行為犯罪”,不符合定義;
B項:甲教唆乙砍丙,符合“利用他人為道具,實施犯罪”,精神病人乙是無刑事責任能力人,符合“利用無刑事責任能力人犯罪”,符合定義;
C項:甲派員工乙打丙,乙是完全刑事責任能力人,且乙是在知情的情況下,甲的行為不符合“利用無刑事責任能力人犯罪”或“利用他人過失或不知情的行為犯罪”,不符合定義;
D項:甲讓孩子乙誣告丙,孩子乙確實是無刑事責任能力人,但捏造的事實正是客觀存在的,不屬于犯罪,不符合“利用無刑事責任能力人犯罪”,不符合定義。
因此,選擇B選項。
拓展
完全刑事責任能力,是指行為人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并且精神正常而具有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完全刑事責任能力人應當對自己的犯罪行為負刑事責任。中國刑法規定,年滿16周歲并且具有辨認能力和控制能力的人,是具有完全刑事責任能力的人。根據現代刑事立法的規定,完全無刑事責任能力人一般指兩類人:一是未達責任年齡的幼年人;二是因為精神疾病而沒有刑法所要求的辨認或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人。
不具備刑事責任能力者即使實施了客觀上危害社會的行為,也不能成為犯罪主體,不能被追究刑事責任。
4.(單選題)順從是指在他人的直接請求下按照他人要求做的傾向,即接受他人請求,使他人請求得到滿足的行為,它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發生相互影響的基本方式。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屬于順從的是:
A.非典爆發期間,人們爭相購買板藍根
B.小軍從軍期間按照組織的安排去了西藏工作
C.女友說想吃火鍋,曉強帶她去了最近的一家火鍋店
D.為了讓媽媽安心上班,小菁主動提出要照顧生病的奶奶
解析
第一步,看提問方式,本題屬于選是題。
第二步,找關鍵信息。
、僭谒说闹苯诱埱笙,按照他人要求做;
、谑顾苏埱蟮玫綕M足。
第三步,辨析選項。
A項:非典時期人們爭相購買板藍根,未體現“他人的直接請求”,不符合定義;
B項:按照組織的安排去了西藏工作,組織的安排不符合“他人的直接請求”,不符合定義;
C項:女友說想吃火鍋,曉強帶她去了火鍋店,體現了曉強在女友(他人)的“直接請求下按照他人要求做”并“使他人請求得到滿足”,符合定義;
D項:小菁為了讓媽媽安心上班,主動提出照顧奶奶,未體現“他人的直接請求”,不符合定義。
因此,選擇C選項。
5.(單選題)匕首∶兇器∶罪犯
A.剪刀∶衣服∶裁縫
B.樹枝∶畫筆∶學生
C.單反∶相機∶攝影
D.電影∶片場∶導演
解析
第一步,確定題干邏輯關系。
“匕首”可以作為“罪犯”的“兇器”,三者屬于對應關系。
第二步,辨析選項。
A項:“剪刀”可以剪裁“衣服”,而不能作為“衣服”,排除;
B項:“樹枝”可以作為“學生”的“畫筆”,三者屬于對應關系,與題干邏輯關系一致,符合;
C項:“單反”指單鏡頭反光,是“相機”的一種取景方式,而“攝影”是“相機”的功能之一,二者屬于功能對應關系,但與題干對應方式不一致,排除;
D項:“導演”在“片場”拍“電影”,“導演”與“片場”屬于場所對應關系,與題干對應方式不一致,排除。
因此,選擇B選項。
6.(單選題)把下列圖形分成兩類,分類正確的是:
A.①②④,③⑤⑥
B.①③⑤,②④⑥
C.①②⑥,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解析
第一步,觀察特征。
圖形組成相似,每兩個小圖形被線串聯在一起,優先觀察圖形的共性和差異。
第二步,根據規律進行分組。
圖①②⑥中被線串聯在一起的小圖形不相同,而圖③④⑤中被線串聯在一起的小圖形相同,只有C項符合。
因此,選擇C選項。
7.(單選題)黃烷醇是存在于許多水果,蔬菜和可可中的小分子物質,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會很容易攝入含有黃烷醇的食物。如果食用富含黃烷醇的食物,將會促進心血管功能。心血管功能改善有助于提高腦血管功能。某種物質有益于腦血管功能,則會對認知功能產生積極影響。
由此可以推出:
A.如果要改善心血管功能,就要食用富含黃烷醇的食物
B.如果要改善腦血管功能,就要食用富含黃烷醇的食物
C.如果要改善認知功能,就要食用富含黃烷醇的食物
D.如果要食用富含黃烷醇的食物,就對認知功能產生積極影響
解析
第一步,確定題型。
根據題干中的邏輯關聯詞“如果……”,確定為翻譯推理。
第二步,翻譯題干。
食用富含黃烷醇的食物→促進心血管功能→促進腦血管功能→對認知功能產生積極影響
第三步,進行推理。
A項:“要改善心血管功能”屬于對“食用富含黃烷醇的食物”的肯后,肯后推不出必然結論,排除;
B項:“要改善腦血管功能”屬于對“食用富含黃烷醇的食物”的肯后,肯后推不出必然結論,排除;
C項:“改善認知功能”屬于肯后,肯后推不出必然結論,排除;
D項:“食用富含黃烷醇的食物”屬于肯前,肯前必肯后,符合。
因此,選擇D選項。
8.(單選題)從所給的四個選項中,選擇最合適的一個填入問號處,使之呈現一定的規律性:
解析
第一步,觀察特征。
組成元素不同,優先考慮數量類或屬性類。且漢字中均有封閉區間,考慮數面。
第二步,兩段式,第一段找規律,第二段應用規律。
第一段,圖形面數分別為:1、2、3,呈等差數列;第二段應用規律,面數分別為:4、5、?,問號處圖形面數應為6,只有C項符合。
因此,選擇C選項。
9.(單選題)在宇宙飛船內的實驗室里,可以正常使用的儀器是( )。
A.比重計
B.水銀氣壓計
C.天平
D.水銀溫度計
解析
第一步,確定題型。
本題考查物理學中的失重問題。
第二步,分析選項。
因宇宙飛船內處于完全失重狀態,物件之間沒有作用力和氣壓,因此,凡與重力和氣壓有關的儀器均不能使用,只有水銀溫度計能用。
因此,選擇D選項。
10.(單選題)服務是指為他人做事,并使他人從中受益的一種有償或無償的活動,不以或很少以實物形式而以提供活勞動的形式滿足他人某種特殊需要。
根據以上定義,以下不屬于服務的是:
A.小周的車出現故障去維修,汽車修理店更換了價值2000余元的零件
B.為方便學生隨時取款,某銀行在校園里安裝了一部自動取款機
C.某醫院派出醫療隊深入農村,為農民上門診斷治療
D.某小區居民小王在小區網絡論壇上發帖要求提高物業管理水平
解析
第一步,看提問方式,本題屬于選非題。
第二步,找關鍵信息。
、贋樗俗鍪;
、诓⑹顾藦闹惺芤嬉环N有償或無償的活動;
、鄄灰曰蚝苌僖詫嵨镄问蕉蕴峁┗顒趧拥男问。
第三步,辨析選項。
A項:修理店為小周故障的汽車提供維修服務,小周為此支付了2000元,體現了“為他人做事,并使他人從中受益的一種有償的活動”,同時收取的費用中除了零件費外還包含了維修工人的勞務費,體現了“不以或很少以實物形式而以提供活勞動的形式”,符合定義;
B項:銀行在校園安裝自動取款機,為學生取款提供了方便,體現了“為他人做事,并使他人從中受益的一種無償的活動”,符合定義;
C項:醫院深入農村,為農民提供上門診斷服務,體現了“為他人做事,并使他人從中受益的一種有償或無償的活動”,符合定義;
D項:居民小王網上發帖要求物業提高管理水平,是為了滿足自己和同小區居民的共同需求,同時他只是提出了建議,最后是否達到目的不確定,未體現“為他人做事并使其從中受益”,不符合定義。
因此,選擇D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