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1 10:52:15 甘肅公考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gwy/
關注公眾號領資料
QQ備考群
APP刷題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在申論學習中,很多同學經常會陷入一種尷尬和糾結:“這道題,我要寫宏觀的還是微觀的”“這道題,我該怎么表述”等等諸如此類。對于這個問題,同學們在日常的練習過程中不妨采用“求證”的方式來進行鍛煉自己的思維方式,從而提高練習的效果。
所謂“求證”,是指尋找證據或求得證實,我們在中學學數學時經常用到這種方法,也經常有這樣的題,就是給你一個結論,讓你通過各種方法去證明。那么這種方法也可以挪到申論之中:題目就是結果,答案就是證明。
一、如何進行“求證”
具體怎么做呢?1.我們把結果變成問句;2.把答案套到這個問句的答案當中。我們舉個例子:
請根據“給定資料2”,歸納概括小童獲得“全市十佳科技特派員”榮譽的原因。
有同學寫的答案是“小童學會了方言”。那么我們就可以求證了:小童為什么能獲得“全市十佳科技特派員”榮譽稱號?——“因為他學會方言了”。很明顯,從邏輯上嘗試上語境上都不夠匹配。因為這樣的表述過于微觀了,學會個方言不至于獲得這個榮譽。所以我們就可以往上推一下:
學會方言=》能與群眾好好溝通=》深入群眾獲得群眾的認可
這樣我們再求證就變為了:因為他深入群眾獲得了群眾的認可,所以小童獲得了榮譽。這樣就匹配了,證明答案不錯。
再比如:新型職業給社會發展帶來了積極效應,這些新職業對社會發展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請歸納概括。
一些答案寫的是“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那么我們同樣可以求證了:新型職業給社會發展提供了什么積極效應啊——“新職業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很明顯,也不夠匹配。所以我們也需要變微觀為宏觀:
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解決了年輕人缺乏耐心的社會問題。這樣的答案才和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相匹配,符合題干的問法。
二、求證能帶來什么
這個方法當然不適合于實戰,因為考場上時間緊張,沒有這么多時間對每一個要點一一進行求證。但是如果在平時練習中熟練了,自然會重塑你的思路,會讓你有個自然的認知:這道題我應該寫什么。
另外在考場上真正實戰的時候,也可以在動筆寫答案之前,快速在腦海中過一遍:我要寫的這個點,符不符合題目?申論的原則之一就是問什么答什么,即申論答案一定要符合題目,那么“求證”就是實現符合題目的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