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4 09:32:17 甘肅公考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gwy/
關注公眾號領資料
QQ備考群
APP刷題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在2024年甘肅公務員考試中,行測備考是廣大考生最頭疼的問題,在此,甘肅華圖教育為大家收集整理了甘肅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技巧及資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8.下面是H縣文化局一名工作人員搜集的10則材料:
(1)美國商務部前高級官員大衛·羅斯科普曾經說:“如果世界趨向一種共同的語言,它應該是英語;如果世界趨向共同的電信、安全和質量標準,它們應該是美國的標準;如果世界正在由電視、廣播和音樂聯系在一起,節目應該是美國的;如果共同的價值觀正在形成,他們應該是符合美國人意愿的價值觀。”
(2)美國《混合語》雜志揭秘:美國中央情報局在1996年后加緊了對發展中國家學術界的滲透,出巨款讓一些人宣傳推進全盤美國化,打壓發展中國家那些保護和振興本民族文化的人。而弗朗西斯·斯托納·桑德斯的《文化冷戰與中央情報局》一書則披露:為了滲透美國的霸權思想,中央情報局在文化領域展開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文化輸出活動:舉辦講座和研討會,創辦學術刊物,開設圖書館,資助學者互訪等。
(3)中國文化越來越多地被他人利用,比如《孫子兵法》成為某國諜報人員的必讀書,大量中國元素、中華民族文化符號進入國外影視作品,很多中國風景區成為外國拍攝影視作品的外景地等等。甚至國外還有盜用中國文化資源的現象,比如源于中國的端午節就被某國以“江陵端午祭”的名義,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并已經被確定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
(4)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文化立場多在于強調求同存異,鼓勵和加強超越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的文明對話。第一個海外孔子學院誕生于2004年,中國目前已經開辦孔子學院和語言文化學院,傳播漢語和中國文化,影響越來越大。
(5)國外有些別有用心的人,對中國古代“四大發明“進行否定甚至掠奪。比如某國學者以他們發現據稱刊印于公元706~751年的文獻為世界最早的印刷品,強調他們國家才是雕版印刷的發源地,甚至呼吁召開國際學術會議,邀請聯合過教科文組織參加,要求國際社會予以公認。其實,早在1906年于新疆吐魯番出土的卷子本雕版印刷品《妙法蓮花經》已經證明中國是印刷術的故鄉。1974年在西安西郊出圖的單頁雕版印刷品《梵文陀羅尼咒》(公元650~670年)再次證明中國是雕版印刷的發源地。
(6)直到今天仍有西方人堅持認為,活字印刷(鉛字印刷術)是德國人古登堡15世紀創造的,有人甚至懷疑畢昇的存在,認為沈括的《夢溪筆談》中所記載的只是一個傳說。造紙術方面,除了一些在18~19世紀西方傳教士認為紙是文藝復興時期(14~15世紀)德國人或意大利人發明的,還有造紙術是“埃及發明的”,“印度發明的”等種種說法。
(7)有人戲言,美國用三大片(薯片、芯片、影片)策略就征服了世界。從1996年開始,美國的文化產業成為美國最大的出口產業,占美國GDP的25%左右。有著5000年文明的中華民族面臨巨大“文化逆差”的尷尬,文化商品進口數量幾倍甚至幾十倍于同類出口商品。中國網民數量為世界第一,然而中國的網絡基礎建設水平和互聯網普及率還無法和這個世界第一相稱,中國網民不斷抱怨網速慢、不穩定、服務差、價格貴。同時中文網頁數量在世界互聯網中仍只能占據很少的比例,中國網民很大程度上是外界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非互聯網信息的主動提供者。
(8)新聞媒介反映出來的政府、機構、企業和公民的行為,與國家形象關聯最直接,新聞媒介的報道是否客觀、公開、透明,體現了新聞媒介塑造國家形象的硬功能。相對而言,通過文學藝術作品所反映的國家形象,具有更持久的潛移默化的作用。例如中國的功夫文化、茶文化、飲食文化,以及京劇、民俗、民間文化等,都是國家形象的重要塑造手段。
(9)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作為一個文化事件,它的華麗、豐富、恢弘,特別是對中國“和”文化精神及中國與時俱進的民族精神的解釋,對于塑造一個文明燦爛、文化獨特、改革開放、求新求變的中國國家形象,產生了無可替代的作用,不僅震撼了世界,而且也使一些對中國國家形象比較負面的評價發生了改變。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先生在閉幕詞中指出,“通過本屆奧運會,世界更多地了解了中國,中國更多地了解了世界”,“這是一屆真正的無與倫比的奧運會”。
(10)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發給了中國作家莫言,既是中國文學繁榮進步的體現,也是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的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