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4 09:39:37 甘肅公考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gwy/
關注公眾號領資料
QQ備考群
APP刷題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眾所周知,行測加強削弱是邏輯學科里的重點,學起來感覺挺簡單的,但是真正做起來,達到高正確率還是有一定難度。很多考生做題的時候會覺得糾結,就是覺得這個選項能加強,那個也能加強,有的題目它的選項確實存在好幾個選項都能加強或削弱的情況,這種時候,就應該進行力度比較,讓選項“一較高下”。
一、本質>現象
本質指的是內在因果聯系;現象指的是表象,就比如一些例子多是偏現象的。從因果內在聯系入手進行加強或削弱比現象類的力度要強。
例題1:張女士特別愛美,多年來喜歡在冬天穿裙子以顯示她婀娜多姿的身材。從去年冬天起,每到陰冷天,她都感覺到膝關節疼痛。后經醫生診斷,她得了關節炎。于是張女士認為,陰冷天穿得少是導致關節炎的原因。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質疑張女士的觀點?
A.日本一些年輕女士喜歡冬天穿裙子,卻并沒有因為陰冷天穿得少而患上關節炎
B.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導致關節炎的根本原因是勞損、感染或創作,陰冷天穿得少關節談易發作
C.張女士的姐姐和她生活在一個城市,多年來也喜歡在冬天穿裙子,但沒得關節炎
D.陰冷天穿得多的人群中也有很多得了關節炎,而且以中老年人居多
【答案】B。參考解析:題干前提介紹了張女士冬天穿得少,每到陰冷天就膝關節疼痛,最終得了關節炎。得出結論:張女士得了關節炎是因為陰冷天穿的少。A項舉了日本女孩的反例進行削弱,保留。B項點明關節炎的根本原因是勞損、感染或創作,并非陰冷天穿得少,可以削弱。C項舉了張女士姐姐的例子為反例進行削弱,保留。D項穿得多的人得了關節炎不代表穿得少的不得,所以無關,排除。ABC三項都能削弱,故需進行力度比較。A和C都是舉例子,是現象,但是B是從真正的原因角度分析,是本質,基于本質>現象的原則,B力度最強。所以答案為B項。
二、綜合>單一
綜合是指從多角度入手分析,單一是從一個角度分析。
例題2:5000多年前某地是大汶口文化,但在距今約4400年的時候,為龍山文化所替代。是什么原因導致這兩種文化的更迭?考古人員發現,在距今約4400年的時候,發生了一次嚴重的“冷事件”,環境由原來的溫暖濕潤轉變為寒冷干燥,植被大量減少,藻類、水生植物基本絕跡了,大汶口文化向南遷移,而龍山文化由北遷到此地。他們據此認為,距今4400年左右的極端氣候變化,可能是導致這次文化變遷的主要原因。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支持上述論證:
A.大汶口文化有不斷向南方遷移的傳統
B.龍山文化剛遷來時,人口較多,但之后逐漸減少,在距今約4000年的時候消失了
C.大汶口文化的族群以藻類和水生植物作為食物的主要來源
D.不同生存方式的族群對氣候和環境都有相對穩定的需求
【答案】D。參考解析:前提告訴我們在距今約4400年的時候出現了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的更替,同時氣候從原來的溫暖濕潤轉變為寒冷干燥。結論認為那個時候的極端氣候變化是兩種文化紛紛更迭的原因。A項說明大汶口文化遷移可能是因為遷移的傳統,削弱了結論,排除。B項只是告訴我們龍山文化慢慢地人變少直至消失,并未分析文化變遷的原因,屬于無關,排除。C項說明大汶口文化以藻類和水生植物作為食物,若氣候變寒冷干燥,藻類和水生植物可能無法生存,那么人類失去食物之后就會找食物,因此進行遷移。C能建立氣候變化和文化遷移的關系,是加強項,保留。D項說明不同生存方式的族群對氣候和環境都有相對穩定的需求。若氣候和環境發生變化,他們極有可能去尋找新的適宜居住的地方,所以D也建立了氣候變化和文化遷移的關系,是加強項,保留。比較C和D,C只是從大汶口文化這一個主體進行分析,忽略了龍山文化,但是D的“不同生存方式的族群”可包含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相對更全面,基于綜合>單一的原則,D力度更強。所以答案為D項
通過這些題目的展示,相信大家對加強削弱題有了更清晰的解題思路。但是在這里也需要注意一下,并不是所有的題都需要力度比較的,比如有的加強題只有一個加強項,那我們直接鎖定正確答案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