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18 13:55:57 甘肅公考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gwy/
關注公眾號領資料
QQ備考群
APP刷題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申論寫作的時候,我們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怎么才能更好地用句子表達出準確的思想觀點?下面這些來自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新聞等媒體報道中的15個主題的“金句素材”,或許能幫助我們在文章中開拓視野、凝練觀點、提高文采,讓寫出的文章水平能夠得到很大的提升。
一、生態文明
1.垃圾雖小,牽著民生,連著文明。
2.垃圾分類一小步,生態文明一大步。
3.我們要堅持綠色發展,致力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
4.為子孫后代留下碧水藍天的美麗世界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5.再沒有比自由地欣賞廣闊的地平線的人更幸福的了。
6.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7.生態環境好,土地上就會長出“金元寶”,生態產業就會變成“搖錢樹”,田園風光、湖光山色、秀美鄉村就可以成為“聚寶盆”。
8.生態文明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必然要求,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大計。
9.生態文明建設,就是要讓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人與自然更和諧。
二、鄉村振興
1.鄉村治,則天下安。
2.鄉村是中國的根脈,是國家大廈的基礎。
3.促進鄉村傳統文化的現代化轉型發展,將為鄉村振興注入更多文化動能。
4.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
5.“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6.走現代化……發展道路,用現代科技和設備來裝備……,用現代管理科學來管理……,用現代市場體系來經營……
7.當前,我國……問題在……最為突出,主要表現為……欠賬較多,……問題比較突出,……存在薄弱環節,……能力亟待強化等。
8.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
9.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10.增強使命感、緊迫感,真抓實干、攻堅克難,凝聚起億萬農民追逐夢想的奮進力量,譜寫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的華彩樂章。
11.春風又綠希望的田野,xx發展迎來更加明媚的春天。
12.鄉村振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為了讓億萬農民生活得更美好。
13.決勝全面小康重任在肩,打贏脫貧攻堅戰時不我待,民族復興的夢想漸行漸近。
三、法治建設
1.立善法于天下,則天下治。
2.人民群眾對立法的期盼,已經不是有沒有,而是好不好、管用不管用、能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3.以人民期待為第一動力,以群眾呼聲為第一信號
4.法者,天下之準繩也。
5.有權必有責、有責要擔當、失責必追究。
6.法律是平衡的藝術/法律是解決矛盾的公器。
7.旗幟鮮明為守法者撐腰壯膽,讓違法者寸步難行。
8.嚴格依照法定權限、規則、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做到心中高懸法紀明鏡、手中緊握法紀戒尺,知曉為官做事尺度。
9.大力推進全民守法,努力讓守法成為全民自覺意識和真誠信仰,對全面依法治國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
10.只有公正司法才能維護法律的尊嚴,才能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才能增強全體人民對法律的信任感。
四、經濟發展
1.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2.夜經濟不僅是城市消費的“新藍海”,更為當前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3.既充滿活力又規范有序,……才能持久“閃亮”,成就……
4.經濟上富民、政治上重民、文化上安民、社會上惠民、生態上利民。
5.地攤經濟、小店經濟,是人間的煙火,是中國的生機。
6.不但要站在著眼于……的大局上考慮,也要統籌抓好小處小事小節等細微之處,以小見大、以小及大……
7.老路既行不通又走不遠,必須開辟新的發展路徑,激發經濟潛力,引領經濟發展走向更加光明的未來。
8.以提高供給質量為主攻方向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消除了大量重復、低效的過剩產能,為高新技術、新興業態、新商業模式搭起成長的階梯。
五、文化發展
1.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
2.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
3.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
[釋:文章應該為時事而著作,詩歌應該為現實而創作]
4.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
5.詩文隨世運,無日不趨新。
6.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
[釋:文學作品的演變聯系著社會的情況,文壇的盛衰聯系著時代]
7.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
8.基礎教育是傳統文化生長傳承的土壤,只有全方位融入國民教育各個領域、各個環節,與人民生產生活深度融合,優秀傳統文化才能具有長久生命力,真正實現“活起來”“傳下去”。
9.堅持高雅審美、增加受眾互動、增強視聽感受、同時寓教于樂,傳統文化就不會顯得過于“高冷”,反而會令人激活身心、主動參與、沉浸其中。
六、改善民生
1.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2.民齊者強。
3.能用眾力,則無敵于天下矣;能用眾智,則無畏于圣人矣。
4.一燕不成春。
5.上下同欲者勝。
6.為國者以富民為本。
7.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8.社會建設要以共建共享為基本原則,在體制機制、制度政策上系統謀劃,從保障和改善民生做起,堅持群眾想什么、我們就干什么。
七、發展教育
1.終身之計,莫如樹人;育人之本,莫如鑄魂。
2.教育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源動力,是國家和民族間交流對話的關鍵力量。
3.學高為師,身正為范。
4.重視農村義務教育,辦好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網絡教育,普及高中階段教育。
5.合理配置教育資源,縮小地域、城鄉、校際差別。
6.博學之, 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8.只有站在田埂上、守在機床旁、蹲在車間里,緊貼結構調整、密切服務城鎮化和中小企業發展,精準對接社會發展用工需求,才能為職業教育贏得應有尊重。
9.頂層設計、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當職業教育的關鍵環節環環相扣,高質量技術人才輸送的途徑就會更加暢通。
10.相信隨著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深入推進,職業教育這朵“野百合”,一定會開遍原野,讓更多的“大國工匠”,為更高更強的“中國制造”筑基。
八、創新發展
1.創新,是個“腦力活”,也是個“團隊活”。
2.創新是經濟發展的動力源泉,也是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發展壯大的制勝法寶。
3.企業實現創新發展,需要培育形成崇尚創新、敢于創新、善于創新的企業文化。
4.由“靠天吃飯”向“靠科技發展”、由“藏糧于倉”向“藏糧于技”、由“廣種薄收”向“科技提質增效”轉變是科技賦能的關鍵所在。
5.只有將創新的意識播種在人生的起步階段,形成鼓勵探索、嘉獎創新、寬容失敗的社會風氣與價值理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才能積淀肥沃的土壤,獲得涓涓不斷的源流。
6.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中,每一點改進、每一步探索,往往能回應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現實需要,甚至由量變引發質變,重塑整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和競爭力。
7.或者創新,或者消亡。尤其是在技術推動型產業,再也沒有比成功消失得更快的了。
8.美國知名時政評論家弗里德曼早就預言,在世界變得更平坦的未來30年之內,世界將從“賣給中國”變成“中國制造”,再到“中國設計”甚至“中國所夢想出來”?萍紕撔碌“中國浪潮”,其實才剛剛開始?萍紕撔碌牧窃,必將在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上大顯身手,讓人民變得更幸福,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9.要“保持銳意創新的勇氣、敢為人先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創新是一種理念、一種方法,也是一股子精氣神。站在新起點,面向“十四五”,正需要以創新添動力、增活力,用創新激蕩起發展的春潮。
九、個人品質
1.歷史只會眷顧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而不會等待猶豫者、懈怠者、畏難者。
2.知責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責任者,大丈夫之終也。
3.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
4.犯其至難方能圖其至遠。
5.好事盡從難處得,少年無向易中輕。
6.惟其艱難方知勇毅,惟其磨礪始得玉成。
7.有兩樣東西,令人永遠贊嘆和敬畏——頭頂的燦爛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則。
8.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
9.砥礪“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堅定“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不貪一時之功、不圖一時之名,鑄牢使命意識,方能“不畏浮云遮望眼”,最終“積跬步以至千里”。
10.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問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雖然我們已走過萬水千山,但仍需要不斷跋山涉水。
11.志行萬里者,不中道而輟足。
12.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后波。
十、榜樣力量
1.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一個可悲的民族,而一個擁有英雄而不知道愛戴他擁護他的民族則更為可悲。
2.“守土人”/“開拓者”/“引路燈”/“清醒劑”
3.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崇高事業需要榜樣引領。
4.勇往奮進以赴之,百折不撓以成之。
5.內心一團火焰,不為誘惑所動,不為困難所懼,不為世俗所擾,這正是奮斗者應有的姿態。
6.我們之所以可以享受安定祥和的生活,是因為有一大批舍生忘死的忠誠衛士用自己的膽識和生命驅散黑暗,守護安寧。
7.珠穆朗瑪峰的腳印、西部無人區的背影、南海島礁上的汗水,汶川地震災后堅守。
8.危難時刻方顯擔當,他們愿意用自己小家的分別,換來大家的安寧,用自己靠近危險,換來其他人的遠離。
9.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惟其篤行,才彌足珍貴。
10.將有限的生命無私奉獻給人民,將無限的情感真誠奉獻給國家,我們的事業,正是靠千千萬萬人的忠誠奉獻不斷鑄就的。
十一、思想建設
1.一個國家的繁榮,不在于其國庫的富足,不在于其城池的堅固,也不在于其公共建筑的華麗氣派,而在于其公民的教養,在于人的文明、教化和品格,這才是它實際利害之所在、主要實力之所在、真正威力之所在。
2.文明秩序不僅來源于“法”,也來源于“禮”;文明素養,不僅意味著對法律規則的遵守,更意味著對道德規范的恪守。
3.文明素養的提升關乎公民個人素質的提升,關乎公共秩序的維護,涵養文明,沒有人能置身事外。
十二、基礎建設
1.有效建立高質量標準化,促進質量強國建設。
2.推動xxx高質量發展,是億萬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我們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3.經濟上富民、政治上重民、文化上安民、社會上惠民、生態上利民。
4.人民是我們黨執政的最大底氣,是我們共和國的堅實根基,是我們強黨興國的根本所在。
5.中國夢,是從沉淀了我們全民族集體記憶的歷史中孕育的,屈辱和苦難是它的土壤,所以它才如此地深沉,如此地動人心魄、撼人心魂;中國夢,是從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理想和渴望中生長的,國家的強勁發展是它的現實支撐,所以它才如此地強烈,如此地動人心扉、振奮人心。
6.迎著……的壯麗前景,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奔跑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一定能把……的輝煌寫在不遠的將來!
7.今天的中國,線上線下激昂主旋律、澎湃正能量,它所匯聚起的,是人民群眾滿滿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中華兒女畫好同心圓、砥礪奮斗志,向著強國夢、復興夢進發的合力與豪情。
8.學者渡過無涯學海,需要“苦作舟”;登山者攀上山巔,需要“苦作梯”。同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離不開億萬人民的艱辛拼搏。
9.正因為有……,中國脊梁得以挺立,中國精神得以弘揚,中國富強得以厚積薄發。
十三、互聯網+
1.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拓展“智能+”,為制造業轉型升級賦能。
2.大力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實現部門間數據共享,讓居民和企業少跑腿、好辦事、不添堵。
3.做好網上輿論工作是一項長期任務,要創新改進網上宣傳,運用網絡傳播規律,弘揚主旋律,激發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握好網上輿論引導的時、度、效,使網絡空間清朗起來。
4.要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數字經濟、共享經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
5.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維護網絡安全是全社會共同責任,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廣大網民共同參與,共筑網絡安全防線。
十四、改革發展
1.改革是最大的紅利,也是推進發展的根本途徑。
2.事之當革,若畏懼而不為,則失時為害。
3.推進改革、做好政府工作,就是要為公、唯實、利民。
4.正如俄國革命家車爾尼雪夫斯基所言,沒有痙攣,歷史就不能向前邁進一步。
5.“改革有陣痛、不改革就是長痛”,要認識到改革有陣痛、但不改革就是長痛的道理。對各種矛盾要做到心中有數,增強改革定力,抓住改革時間窗口,只要看準了的改革,就要一抓到底,務求必勝。
6.改革關頭勇者勝,氣可鼓而不可泄。要抓難點、補短板,尚未推出的改革要加快突破推進,已經推出的改革要加快落實落地。
7.改革爭在朝夕,落實難在方寸。越是任務重、困難大,越要知難而進、迎難而上。
十五、信用建設
1.古人云:“一言為重百金輕”。商鞅主持變法,“恐民之不信”,遂立木定諾、依諾行賞,“以明不欺”,于是民眾的信任逐漸建立起來。
2.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
3.誠信是社會交往的名片,個人憑一言為定的信用立足社會;誠信是市場經濟的動能,企業憑一諾千金的信用獲得發展;誠信是國際合作的基石,國家憑一言九鼎的信用互利共贏。
4.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
5.信守承諾、講信修睦的新風長吹不止,增進的就會是全社會的誠信意識和信用水平,營造出的就會是知信、用信、守信的社會氛圍。
6.生長在山間的松樹,千年長青;鐫刻在鼎上的誓言,萬年不改;銘記在心中的誠信,永不凋零。
7.面向未來,我們將構建誠信文化、誠信經濟、誠信生活,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