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18 15:04:36 甘肅公考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gwy/
關注公眾號領資料
QQ備考群
APP刷題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生態文明建設于國于民,都是意義重大。然而,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大氣污染水環境污染等一系列的環境問題凸顯出生態文明建設形勢的嚴峻。因此,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助推美麗中國建設是當前國之重任。
創新理念,開啟生態文明建設新里程。底線是不可逾越的警戒線,是事物質變的臨界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則就應該受到懲罰”。這為我們劃出了一條清晰的、明確的、不可逾越的底線,對于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起到了準繩和規矩的作用。當小手絹又回到了孩子們身邊;當把空調調高到26℃成了年輕人的時尚,這些無不折射出當前國人關于生態文明發展理念的變化,習近平總書記說也曾說過:“不要帶血的GDP”,則更是彰顯出政府要轉變經濟發展理念的決心。但反觀現實,卻也存在諸多不良現象,如捕殺野生動物作為佳肴,如犧牲環境換取地方經濟發展,這些無不反映出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尚未深入人心,落實到位。因此,必須要打好生態理念的“清心劑”。
完善制度,奠定生態文明建設新格局。“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展現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嚴密法治觀。優化考核辦法,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干部考評體系,不斷提高生態考核的權重;構建大生態環保管控格局,在全區推行環境監管網格化管理,與綜治網格無縫對接;進一步完善排污許可證、規劃環評、環境信息公開等制度,推進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加強環境監管體系建設;建立綠色信貸、生態補償制度,完善促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經濟政策;推進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當企業沒有了制度約束,為了利益化,便會出現大量的廢物排放等環境問題,霧霾之痛,水俁之殤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產物”因而,就需要我們的政府不斷通過制度的完善來為生態文明建設進行兜底。
創新治理,書寫生態文明建設新篇章。“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 良好的生態環境不僅僅是人們生活的基礎,更是實現經濟發展的前提與關鍵。紹興市通過河長制管理,用腳步丈量河道方以實現“柳疏橋盡見,水落路全通”。河北承德罕塞壩林場老中青三代面對流沙惡劣天氣,用生命守護綠植保護生態,減少了首都風沙天氣,嵐縣的優秀干部下沉基層,帶動當地村民種樹,解決生態問題,形成生態共識......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而正是得益于治理創新魔術,才能讓我們的藍天常在,綠水長流成為一種可能。因而,要發揮創新治理模式為生態文明建設做好保障。
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制度保障,也需要理念更新,創新治理方式。唯有如此,才能讓生態環境重回青山綠水、鳥語花香、幽靜宜人,開啟生態文明建設,打造美麗中國之路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