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0 14:08:17 甘肅公考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gwy/
關注公眾號領資料
QQ備考群
APP刷題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從扎根大地的科學家鐘揚到藏區勘測的地質學家多吉;從救援犧牲的消防英雄楊科璋到重傷殘疾的排雷兵杜富國;從隱瞞身份的蘭小草王玨到捐贈巨款的簡樸老人馬旭。無不表明,人性光輝從來不是英雄和偉人的專屬。相反,世間的博愛、奉獻往往寄托于平凡的小人物心中。究其原因,是根植于大眾內心的傳統美德的引導和國家情懷的督促。因此,傳承優良文化,樹立時代典型,傳播真善美,發揮每一個小人物的力量,才能最終實現國家的繁榮昌盛。
平凡中的不平凡源于堅持不懈,默默奉獻。縱觀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史,無數的先輩奉獻著自己的力量,偉大的人物固然值得銘記,但更多的平凡的人物更值得我們學習。以山村教師張玉滾為例,為了一句學習能讓孩子使用一輩子的承諾,其毅然選擇扎根山村,17年的默默付出,實現了當地教育的脫貧。無獨有偶,以核潛艇設計師彭士祿為例,其僅憑手中的兩張模糊圖片和一個模型玩具在山區堅持鉆研十數載,最終研制成功,鞏固了國家國防力量。鮮明的案例告訴我們,高貴的隨手固然可喜,但平凡的堅持,卻更顯得偉大。因此,重視個體的力量,發揮群眾的主觀能動性,借助社會力量推動國家發展,是大國發展根本出路和國民價值發揮的核心之要。
平凡中的不平凡源于志存高遠,堅定信念。“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這樣的詩句,雖然筆觸隱忍,卻依然讓人感受到雄心壯志欲噴涌而出。樹立遠大的目標、堅定的信念,猶如一盞明燈,照亮生命之路。摘得諾貝爾生物醫學獎的屠呦呦,如若不是有著為人類的醫學事業做貢獻的高遠理想,又怎會頂著“三無科學家”的稱號,深耕科研田四十多個春夏秋冬?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如若不是懷揣著“用一粒米改變世界”的崇高理想,又怎會在87歲高齡之際,依然堅守在地頭田間,研究出超級水稻讓世界為之驚嘆?類似的案例不勝枚舉,但都在指向一個事實:即便“苔花如米小”依然“也學牡丹開”。
“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新年賀詞中發出的號召,鏗鏘有力、意蘊悠遠。無論是身處順境亦或是逆境,無論是平凡普通還是光鮮亮麗,無論是雍容華貴的國花牡丹,亦或是毫不起眼的地皮苔蘚,都應當以理想信念為燈,以踏實肯干為帆,以無謂付出為槳,最終乘風破浪、行穩致遠。也唯有每一朵苔花都熱烈盛開,才能最終花香滿園;每一個普通人都精彩綻放,最終積聚起實現中國夢的磅礴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