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2 14:08:40 甘肅公考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gwy/
關注公眾號領資料
QQ備考群
APP刷題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近年來中國海洋經濟規模持續快速擴大,提升了沿海地區的綜合實力與區域競爭力。但與此同時,過度海洋資源開發與產業規;瘮U張,也給海洋生態環境帶來嚴重的外部性影響,海平面上升、海洋自然災害頻發以及近岸海域污染等問題制約海洋經濟的健康運行。為協調海洋經濟與生態環境之間的平衡,降低未來海洋事業可能遭遇的潛在風險,推進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增強海洋經濟系統的環境適應能力變得尤為重要。
加快海洋體制機制改革,加強海洋管理部門間的協同合作。以往多部門分散管理、工作缺乏主動性,缺乏統一的現代海洋綜合管理體系,造成海洋資源的浪費。注重統籌規劃和協調發展,既要實施陸海統籌,加快陸;A設施建設和資源要素流動,深度提升藍色經濟的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又要打破行政區劃邊界,協調沿海地區之間的制度銜接和配合。自然資源部會同有關部門和沿海地方,在生態環境方面,出臺區域海洋開發與保護整體規劃,健全與海洋生態經濟發展相配套的法律法規與政策制度,通過市場化手段、法治化途徑推進海洋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有機統一。
優化現有海洋產業結構,加快構建現代綠色海洋產業體系。從超深水鉆井平臺、大型LNG運輸船等高端海工裝備,到船舶自動化、深海智能養殖等新興技術,再到綠色港口建設、海洋生態修復等解決方案……讓人目不暇接。國家南方海洋科學城、鹽田河臨港產業帶、大鵬海洋生物產業園三期等進展喜人。增加對綠色技術的研發投入和攻關力度,通過科技創新和管理水平進步,為傳統海洋產業注入新的活力和動能,降低海洋經濟產出的能耗和污染強度。同時,還要瞄準世界海洋產業發展前沿,積極向海洋高端產業轉型,提升海洋核心技術研發和成果的應用轉化效率,增強海洋生態經濟系統的內生韌性。
推進海洋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海洋經濟向循環利用型轉變。為了應對海洋資源環境承載力不足等問題,需要建立海洋生態紅線制度,以生態保護紅線、資源利用上線、環境質量底線和環境準入負面清單作為海洋生態環境管理的基本抓手。因地制宜實施退耕還海、生態修復和海洋生態保護區建設等綜合整治工程,通過多渠道生態置換完善海洋生態防護與恢復體系,逐步恢復海洋自然生態功能。大力實施生態補償等創新生態經濟政策,通過財政轉移支付和相關項目支持,實現海洋生態技術、生態產品、綠色制度、生態管理體制的創新。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海洋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海博會也逐步成為中國海洋經濟發展的重要風向標。強化海洋環境監測與評價,加快建設海洋環境在線監測網絡,完善海域立體化監視監測。在開放中 創造機遇,在合作中破解難題,著力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共同培育經濟發展的藍色新動能,為增進全人類海洋福祉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