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2 14:14:37 甘肅公考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gwy/
關注公眾號領資料
QQ備考群
APP刷題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我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歷史悠久,不同地域形成了獨有的民風民俗。這些鄉間的文化習俗在經濟欠發達時期,成為推動社會交往,促進區域發展的重要力量。但隨著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快,部分地區的民俗民風已顯得“不合時宜”,攀比之風盛行、固守陳規陋習、正成為鄉村振興和小康夢路上的絆腳石。因此,移風易俗時不我待。
推進移風易俗不能聾子撞著啞巴。風俗說到底是群眾在生產生活中自發形成的約定俗成的禮儀和習慣,因此,群眾對于風俗的延續和堅守也相對自由。但部分地區群眾知識水平有限,法律意識薄弱,未及時跟上時代的腳步,出現思想守舊,延續陋習的情況。冥婚仍大有市場,天價彩禮致家庭苦不堪言。種種跡象表明鄉村的風氣急需轉變,陳規陋習亟待破除。但部分地方政府認為,各地風俗延續時間長,已在當地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力,加之群眾是否愿意遵守是群眾的自由,政府無權干涉,對此不聞不問。其實不然。政府如果不強制約束和介入,任由所謂的風俗發展下去,會形成惡性循環,整個社會會遭受損失,因此,地方政府需積極轉變觀念,堅持以民為本,主動介入和引導地方風俗,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
推進移風易俗不能一棍子打死。地方不良風俗的現象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視,多次下令明確各地積極推進移風易俗工作,還清朗和諧民風。對此各地紛紛出臺多項措施引導地方民風民俗。但推行過程中社會上卻出現了這樣的現象:為反對盲目攀比,取消民間紅白喜事聘請嗩吶班子習俗,導致嗩吶藝人無生存空間;為杜絕大操大辦,婚喪嫁娶一律不許設宴招待;為破除喪葬陋習,干部帶人填墳挖墳……上述行為不但不會引導民風向好轉變,反而會致使群眾產生逆反心理,怨聲載道,影響政府的公信力。事件的曝光也讓政府一時間成為眾矢之的。各地積極推進移風易俗本沒有錯,但也要考慮到群眾的感受和政策的科學合理性。因此,政策的制定絕不能一刀切,要通過多種形式,尋找平衡點,實現一舉多得的效果。
凡是改革就會遇到阻力,作為社會改革的一部分,推進移風易俗也需把握合適的尺度。既不能不聞不問,放任自流,也不能不管不顧,一棒子打死,應明白,改革的目的是破除機制弊端,化解矛盾,促進社會進步,因此,在移風易俗方面許多地方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