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5 09:48:52 甘肅公考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gwy/
關注公眾號領資料
QQ備考群
APP刷題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生態環境就是民生,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處理好環境與民生的關系是關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課題”。邁進新時代,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推動綠色發展,建立美麗中國,是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環節”。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民生幸福的“關鍵因素”,這就需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重要位置,積極回應民眾訴求,保障民生幸福。
生態惠民,“綠水青山”是護衛民生幸福的“密碼”。“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建設美麗中國不僅是國家發展的大計,更是筑牢民生福祉的根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發生改變,民生訴求也從當初的“盼溫飽”變為現在的“盼環保”,這也進一步地凸顯了,良好的生態環境對民生幸福與否的重要性。政策制定的底層邏輯需以民為本,而發展的關鍵亦在民生,讓人民群眾在綠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這是一切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生態福澤萬民,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業。
生態利民,“綠色發展”保障民生幸福的“秘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努力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促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不僅可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更能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生態的良性循環發展,國家的高質量發展。邁進新時代,發展“含綠量”和生態“含金量”同步提升,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這需要對“綠水青山”所派生的相關產業進一步完善,構筑具有經濟價值、生態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生態經濟體系,最終惠及民生。
生態為民,“制度兜底”捍衛民生幸福的“法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山水林田湖草,是大自然贈予人類的“寶藏”。如何有效地守住生態紅線,避免走“先開發后保護,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這不僅考驗執政者的“大局觀”,更需要在制度上下功夫。隨著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扎實推進,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生態根基更加穩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要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唯有如此,才能兜住生態底線,讓自然更好地回饋民眾。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保護自然就是保護人類,建設生態文明就是造福人類”。生態文明建設是保障民生幸福的“關鍵一招”,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奮進新征程,要持之以恒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錨定目標,踔厲奮發,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