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5 10:13:46 甘肅公考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gwy/
關注公眾號領資料
QQ備考群
APP刷題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在行測考試中,樸素邏輯相較于命題推理來說,不需要記憶許多的推理規則,更依賴于大家原始的邏輯思維能力。對于沒有接觸過此類題目的同學來講是有些難度的。但找到合適的方法還是可以快速解題的,今天華圖教育給大家分享用假設法打開樸素邏輯“新世界”。
什么是假設法?其實就是假設題干中某種信息成立,如果假設得出的結論與題干條件或者與所假設矛盾,則假設不成立,反之,假設成立。一般情況下,假設法多用于真假話題目中。當題目出現真假話,無法確定誰真誰假的時候,我們便可以用假設法假設其中一個條件為真,進行推理。除此之外,比如題干中出現“猜對了一半”等不確定信息而其他方法又不好用的時候,我們也可以用假設法。
【例1】有四個人,他們分別是小偷、強盜、法官、警察。第一個人說:“第二個人不是小偷。”第二個人說:“第三個人是警察。”第三個人說:“第四個人不是法官。”第四個人說:“我不是警察,而且除我之外只有警察會說實話。”
如果第四個人說的是實話,那么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第一個人是警察,第二個人是小偷
B.第一個人是小偷,第四個人是法官
C.第三個人是警察,第四個人是法官
D.第二個人是強盜,第三個人是小偷
【華圖解析】D。樸素邏輯類題目,題目出現真假話優先考慮使用假設法解題。已知,第四個人不是警察,并且只有第四個人和警察才會說實話。假設第二個人是警察,那么他說的是真話,則第二個人和第三個人都是警察,與題干矛盾,則第二個人和第三個人都不是警察。由第三個人的話為假可知第四個人是法官,那么第一個人是警察。由第一個人說實話可知第二個人不是小偷,那么第二個人只能是強盜,第三個人是小偷。故答案選 D。
【例2】張、錢、孫、李在比賽前預測自己的名次。
張說:“我絕不是最后”。
錢說:“我不是第 1,也不是最后”。
孫說:“我肯定是第 1”。
李說:“我是最后”。
結果出來后,沒有并列名次,只有 1 個選手猜錯了。
請問誰猜錯了?
A.張 B.錢 C.孫 D.李
【華圖解析】C。樸素邏輯真假話采用假設法,因為只有一個選手猜錯,若假設張猜錯,那么張是最后,與李矛盾,排除 A;假設錢猜錯,那么錢要么是第一要么是第四,則與孫或李矛盾,排除B;假設孫猜錯,孫不是第一,不與其他三個人矛盾;假設李猜錯,那么李也不是最后,則沒有最后,排除D。此題選 C。
通過上述兩道題目大家會發現樸素邏輯題干會給出很多條件,那么到底應該假設哪個條件更好,如何假設呢?這里給到大家兩個建議:
一、與突破口法相結合,當題干中出現涉及信息比較多或者自帶肯定信息的條件或者有特殊限定的條件等,我們往往會以此為突破,進行假設,這樣會更容易做出題來。
二、盡量選擇假設的可能性次數少的情況來假設,從而節約時間。
相信大家已經了解如何用假設法解決樸素邏輯,假設法并非萬能,還需要結合題目特征選擇合適的解題方法,讓樸素邏輯不再頭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