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5 13:56:47 甘肅公考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gwy/
關注公眾號領資料
QQ備考群
APP刷題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自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不斷精進,從“三去一降一補”到“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從“藍天保衛戰”到“長江十年禁漁”,一系列保護政策的落地實施才實現了大象北遷,東北虎和熊出沒,藏羚羊數量明顯恢復,各地呈現出更多的天藍、水清、林綠等美麗山河和更多顯現出生態旅游城市。生態文明建設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我們唯有不忘初心,久久為功才能在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道路上行穩致遠。
端正思想,以生態文明建設思想貫穿始終。管子曾言:是故事者生于慮,思想是行動的指導,欲成事者必先有正確的思想。生態文明是國計民生,關乎子孫后代,乃至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重要前提。生態文明是中華文化的一脈相承的重要思想:自固有之“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的古訓,在司馬遷的資治通鑒中的治世之智慧中已經體現,然而在一些地方無序發展中我們似乎忘卻了人與自然的規律,忘記了不能一直的低頭拉車,還有抬頭看路,因此我們進行了大刀闊斧般的調整改進,我們降低能耗,去產能,摒棄犧牲環境代價發展經濟的老路,走上了開發與保護并行的新路。生態文明建設也是政績觀的試金石:在經濟紅利,經濟顯績的重要吸引之下,有些地方干部似乎對于黨的重要思想領悟不到位,仍然鋌而走險,誤入歧途。因此在正確地貫徹落實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政策前提,必須認真領悟思想,堅定將生態文明理念貫穿始終。
務實行動,把生態文明建設思想落到實處。耳聞之不如目視之,目視之不如足見之。堅定了生態文明的重要思想,還需要有堅實的行動足跡。這種行動不僅是國家的林長制,河長制等制度化約束,也不只是寧要金山銀山,不要了綠水青山,明白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而且更是每個公民都要節約用水開始,保護山水林田開始,從自身少用一次性餐具,一次性衛生用品開始,將保護生態真正地融入生活習慣中,成為生態文明的學習者、引領者、踐行者。生態文明建設就是我們每個人的事情,可能很多人口號喊得很響亮,但是行動沒有做什么,也存在著將“兩山論”的標語掛得鮮明亮眼,但是仍然縱容污染企業開工生產,仍然對于生態建設的經費緊衣縮食,這就是沒有真正地將思想落實與實踐,實踐是檢驗一切真理的標準,只有將理念落到實處才可能在行動中調整方法,不斷改進,加速技術創新,打造符合時代的發展方式和發展技術。古語教導我們“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只有將可持續發展的行動中不斷精進才能讓生態文明思想生根開花。
我們懷念“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的靜美,也向往“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絕美,也留戀“車水馬龍,獨樹一幟”的華美,F代的發展日新月異,在波詭云譎的國際環境中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背景之下,我們要堅定好生態文明發展的底線,為中國號巨輪的遠航凝心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