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2 14:47:15 甘肅公考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gwy/
關注公眾號領資料
QQ備考群
APP刷題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在國考與省考的行測考試中,細節題是言語理解里非常高頻的一類考查題型。這類題目考查對文字的查找和判斷能力,常見的問法有:以下選項對原文理解(不)正確的是、以下與文意(不)相符的是、根據材料(不)可以推出的是等等。細節題作為言語理解與表達部分的“抓分點”,讓很多考生又愛又恨:愛的是難度不大,只要認真仔細正確率就會很高;恨的是一些題干材料比較長,做起來費時間。而行測考試中,用更短的時間做對更多的題目,是制勝的關鍵,所以加快細節題的做題速度是非常重要的。細節題怎么才能做得更快更準?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技巧吧。
想要做得快,要建立正確的做題思路:先看選項,再看文段。國省考題目中對選項的設置,是有規律可循的。錯誤選項中經常會出現一些“關鍵詞”,如果我們有足夠的敏感性,就會更迅速地判斷出選項可能的設錯點,加快與原文的對比速度,提高做題效率。在下面列舉了我們需要敏感的選項“關鍵詞”。
1、絕對詞(選項可能會絕對化表述)
如:關鍵、核心、最、首位、必須、一定、必然等;
2、時態詞(選項可能會混淆時態)
如:曾經、將來、已經、正在、過去、即將等;
3、邏輯詞(選項可能會混淆邏輯關系)
如:導致、使得、造成、因為、由于、只有……才、只要……就等;
4、范圍詞(選項可能會概念變化)
如:所有、全部、有些、大多數、個別等;
5、比較詞(選項可能會強加比較)
如:更、不如等。
讓我們通過一道例題來感受一下。
【例】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最重要的是兩個轉變,一是經濟增速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二是經濟發展方式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第一個轉變已接近完成,但第二個轉變明顯滯后,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模式尚未完全形成。我國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與兩個轉變不同步有很大關系。延續中國經濟發展奇跡,必須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動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高效增長、實現由大到強的質的飛躍。
對這段文字理解有誤的是:
A.我國不少地方仍存在經濟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現象
B.兩個轉變同步進行可減少我國經濟發展的一些問題
C.新常態推動我國經濟發展實現由大到強的質的飛躍
D.我國經濟增速已經完成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
【華圖解析】D。由“二是經濟發展方式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但第二個轉變明顯滯后”可知,A項敘述正確;由“我國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與兩個轉變不同步有很大關系”可知B項敘述正確;由最后一句可知C項敘述正確。通過觀察選項發現,D項中有明顯的時態詞“已經”,判斷選項很可能是在混淆時態這一點上設錯。定位文段,根據“一是經濟增速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第一個轉變已接近完成”可知,“已經”一詞與文段表達的時態不一致,原文是“已接近完成”,出現時態錯誤,與原文不符。故本題選D。
通過上面的例題,希望大家能夠認識到關鍵詞對于解決細節題的重要性,通過巧抓“關鍵詞”達到快速解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