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4 14:57:07 甘肅公考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gwy/
關注公眾號領資料
QQ備考群
APP刷題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申論科目在公務員筆試考試中占據半壁江山,而作文作為申論科目壓軸大題,在申論科目中可謂舉足輕重。盡管作文如此重要,卻鮮有人將精力重點投放在此處。于是,作文難,難作為,成為申論科目學習的惡性循環。
作文難寫,究其原因有兩個:一是,個人積累不足,如無源之水、無根之木,難以成文;二是,不知所以然,不知寫作要求,不知閱卷標準,不明方向的寫作只會茫然無措。因此,想要攻克公務員考試這座高山,就要腳踏實地,著眼于每個關鍵細節;而攻克作文這道難題,就要了解命題人眼中的作文,所謂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一、命題形式
試卷 | 題目 | 命題形式 |
2023安徽A(省市) |
四、“給定資料4”中提到“現代讓傳統更親切鮮活,傳統讓現代更豐富厚重”,請結合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參考給定資料,聯系實際,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議論文。(40分) 要求:(1)立意鮮明,觀點正確;(2)思路清晰,語言流暢;(3)參考“給定資料”,但不拘泥于“給定資料”;(4)1000—1200字。 |
句子理解(給出觀點)類作文—多主題關系 |
2023福建 (省市) |
四、“給定資料5”提到“在大變局的喧囂中始終堅守住‘本分’,切實增強好‘本領’,不斷突破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步伐就能堅實穩健,我們就能走向廣闊的未來。”請結合對這句話的理解,參考給定資料,聯系實際,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45分) 要求:(1)觀點明確,見解深刻;(2)參考給定資料,但不拘泥于給定資料;(3)思路清晰,語言流暢;(4)字數1000—1200字。 |
句子理解(給出觀點)類作文 |
2023遼寧B(縣級以下) |
四、“給定資料4”畫線部分說“所有向上生長的繁華,都源自向下扎根的力量。”請你根據對這句話的理解,聯系實際,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觀點明確,見解深刻;(2)思路清晰,語言流暢;(3)字數800—1000字。 |
句子理解(給出觀點)類作文 |
2023湖北 (縣級) |
四、根據給定資料,圍繞“共建共治共享,創造美好生活”主題,聯系實際,自擬題目,寫一篇策論文。(40分) 要求:(1)觀點明確,層次清晰。(2)對策具有可行性,系統性。(3)參考“給定資料”,但不拘泥于“給定資料”。(4)總字數1000—1200字。 |
給定主題(話題)類作文 |
2023廣西C(執法) |
四、根據給定資料,以“里子”和“面子”為話題,聯系實際,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立意明確,內容充實;(2)思路清晰,語言流暢;(3)參考給定資料,但不拘泥于給定資料;(4)字數800—1000字。 |
給定主題(話題)類作文—多主題關系 |
2023遼寧A(市級以上) |
四、深刻理解“給定資料4”,以“追求·努力·創新”為題目,聯系實際,自選角度,寫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觀點明確,見解深刻;(2)思路清晰,語言流暢;(3)1000—1200字。 |
給定題目類作文—多主題關系類 |
2023四川 (縣鄉) |
四、請根據“給定資料4”,圍繞“精度·溫度·力度”這一主題,聯系實際,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議論文。(40分) 要求:(1)觀點鮮明,論述深刻;(2)思路清晰,結構完整;(3)語言流暢,書寫工整;(4)限800—1000字。 |
給定主題(話題)類作文—多主題關系類 |
通過上述2023年省考作文題可以發現,2023年命題人在文章寫作題的命題上,主要包括三種形式:句子理解(給出觀點)類、給出主題(話題)類、給出題目類等,其中這些命題方式對“多主題關系類”多有涉及。在這些命題方式中,句子理解(給出觀點)類,也就是讓考生結合自身對所給句子的理解寫一篇文章,難度較大,因為需要先正確理解所給句子的內涵,然后抓住相應主題或者論點,只有理解正確全面,才能做到精準審題立意、展開寫作。另外,句子理解(給出觀點)類、給出主題(話題)類、給出題目類等命題方式均可能涉及的“多主題關系類”作文,相對單主題類作文,難度也更大,一般可能涉及兩者關系、三者關系,需要準確理解相互關系,然后圍繞關系進行立意。
二、命題要求
命題人通過作文題目可以考查考生的綜合能力,最顯而易見的是文字寫作能力。在寫作文的時候,要求考生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對論點的要求:符合題意、思想深刻
符合題意:意味著不跑題、不偏題。題目要求圍繞什么主題,就圍繞什么去寫,既不將論題擴大,也不將論題縮小。
思想深刻:對話題有本質的認識,具體表現為能分析出社會現象的深層次原因,能夠對概念進行高度的總結概括,能辯證看待事物間的關系,有一定的價值關懷等。
2.對論證的要求:論據合理,論證充分
論據合理:選取能匹配論點的內容來作支撐,不僅僅局限于材料中的內容,更要結合實際。
論證充分:能夠緊密圍繞論點去展開,論據能對論點進行充分的論述和說明,達到令人信服的目的。
3.對結構的要求:思路清晰、結構完整
思路清晰:邏輯上線索清晰,層次分明,順序恰當,段落合理;思路展開有序,上下連貫,主次分明。
結構完整:文章的整體結構,即立論、本論、結論。文章包括標題,有開頭有結尾,有過渡有照應。
4.對語言的要求:語言流暢、兼顧文采
語言流暢:遣詞造句準確、流利和暢達。在語意層次感方面,句與句之間銜接自然,段與段之間聯系緊密,表達不啰嗦。
兼顧文采:善于使用設問、排比、對比、頂真等修辭手法,文章的氣勢和感染力強。
三、高分范文
【作答要求】
“給定資料4”中提到“現代讓傳統更親切鮮活,傳統讓現代更豐富厚重”,請結合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參考給定資料,聯系實際,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議論文。(40分)
要求:(1)立意鮮明,觀點正確;(2)思路清晰,語言流暢;(3)參考“給定資料”,但不拘泥于“給定資料”;(4)1000—1200字。
【高分范文】
現代讓傳統鮮活,傳統讓現代厚重
“天問1號”“嫦娥工程”“鵲橋”“鴻蒙”,這些充滿文化氣息的命名,誕生在幾千年或幾百年的詩句之中,出現在民間流傳的神話中,出現在經典讀物的詞本中,卻被用在了幾千年之后的高科技中。傳統是所有炎黃子孫共同緬懷的記憶,現代是萬千中華兒女共同奮斗的成果。傳統與現代從來都不沖突,二者相互統一,現代讓傳統更親切鮮活,傳統讓現代更豐富厚重,傳統與現代相融合讓中華文明永遠煥發生機。
現代讓傳統更親切鮮活。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只有通過普適性和廣泛性的傳播,才能讓它更有效地發揮作用,而現代科技的出現,正是讓傳統文化煥發生機的助推器。中華民族有著豐厚的文化“家底”,我們從來不缺少優質內容,關鍵在于以“新”奪人,用新業態、新模式、新途徑來“活化”傳統文化資源,吸引人們的眼球。諸如《國家寶藏》《唐宮夜宴》《只此青綠》等優質國風文化節目,引得年輕人“瘋狂蓋章”……可見,現代化的創新解鎖了傳統文化IP的“流量密碼”,提供了展現傳統文化魅力的無限可能,為傳統文化“活起來”提供了重要的經驗借鑒和發展方向。
傳統讓現代更豐富厚重。傳統文化自身具有延續性和穩定性,同時傳統文化尚變、包容性極強,具有在整合中 創新的特質,因而能夠與不同時期、不同階段的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這不僅讓其自身歷久彌新,更讓現代事物更加豐富厚重。在冬奧開幕式的世界級舞臺上,用二十四節氣配上古典詩詞來做倒計時,二十四節氣歌的古老節奏,從小就鑲嵌在了國人的記憶中。以此為開篇,在這一聲回溯歷史長河而來的呼喚里,有著我們傳承千年的文明基因的共同脈動。最巧妙的是把最中國的“立春”,用現代科技打造成中英文結合的造型,當中英文“立春”和“SPRING”焰火同時飛躍在夜空,東西方文明在北京這座古都絢麗交匯與融合。我們用極具魅力的傳統文化讓奧林匹克運動這場現代盛宴,更有底蘊、更加厚重。
現代科技與傳統文化是可以完美融合的。上海世博會的成功舉辦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比如,中國館內用高科技投影技術制作的《清明河上圖》;上海館中由聲光電影演繹的多媒體影片《永遠的新天地》;日本館內會用小提琴拉《茉莉花》的智能機器人,等等,都是傳統文化與現代高科技完美結合的展點。世博的成功證明: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并不矛盾,我們既不能以傳統文化消亡的代價來推進現代科技的發展,也不能無視現代科技的發展來保護傳統文化。我們唯有堅持現代科技與傳統文化兩翼齊飛,整個人類的發展才能有更加燦爛的未來。
科技在發展,時代在進步,不管時間如何沖刷我們的記憶,都不能忘記老祖宗留下來的傳統文化。我們在取其精華的同時,還要善于利用現代化手段,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傳統文化,在現代手段的加持下讓傳統更鮮活,在傳統元素的支撐下讓現代更豐滿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