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1 14:08:32 甘肅公考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gwy/
關注公眾號領資料
QQ備考群
APP刷題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在行測言語理解與表達中,片段閱讀是考試重點。其中有一種題型問法類似于“這段文字給我們的啟示是”、“上述文段可以得到的道理是”等,或者題干的內容為社會現象或故事類,那么這種題型就是道理啟示題,這類題目需要根據題干中的現象或者故事去判斷作者的意圖。
對于道理啟示題,在作答時,要注意透過現象去找本質,選擇契合主旨、有啟發性的選項。下面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這類題目。
【例1】
一次,蘇格拉底與三個學生走過一塊麥田,他要學生從這邊走過,去摘一穗最大的麥穗。結果有一個學生空手而歸,他總想最大的麥穗一定還在前邊,不覺到了盡頭,兩手仍然空空;另一個則摘了一穗很小的麥穗,他一走進麥田便急忙摘了一穗,殊不知前面還有更大的;只有最后的學生摘了一穗很大的麥穗,雖然不一定是最大的,但他的結果是令人滿意的。
這段文字給我們的啟示是:
A.生活即思想,思想源于生活實際
B.把握時機是人生快樂的最大訣竅
C.優秀哲學家都以其畢生精力在孕育智慧的田地里耕耘
D.蘇格拉底一生注重實踐,把哲學的注意力放在生活上
【華圖解析】B。文段為我們講述了一則寓言,主要介紹了蘇格拉底的三位學生在摘麥穗過程中的不同表現——第一位學生總覺得最大的麥穗在最后,最終空手而歸;第二位學生怕錯過眼前,一進到麥田就摘了麥穗,結果摘了很小的麥穗;最后一位學生抓住了時機摘下了麥穗,盡管摘得不是最大的,但卻是令人滿意的。文段通過三種表現對比和轉折詞“但”強調文章的重點,即第三位抓住了時機的學生最令人滿意。由此,我們可以得到一個啟示——要學會把握時機。
A項,文段強調要把握時機,而非“生活”和“思想”的關系,排除。
B項,是對文段所包含啟示的準確概括,當選。
C項,文段強調要把握時機,而非“優秀哲學家”且“孕育智慧的田地里耕耘”并未提及,排除。
D項,文段強調要把握時機,而非蘇格拉底的一生,排除。
【例2】無論導演還是監制,都是非常復雜的工種,經驗的積累非常重要。沒有經歷過片場的摸爬滾打,在現場的執行能力就會有問題。因此,在一些電影產業成熟的國家,新人從學校畢業以后,要先在制片廠當學徒,從寫劇本開始,在經過副導演、執行導演等環節,在各個方面技能掌握齊全之后,最終成長為一名合格的導演,此后再“導而優則監”。
下列哪句話最能概括這段文字所包含的道理?
A.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B.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C.天才是1%的天賦加99%的努力
D.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華圖解析】A。文段通過合格的電影導演、監制必須經過片場的摸爬滾打的例子,強調了經驗積累的重要性。
A項“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意為從書本上得到的知識畢竟膚淺,必須親自實踐才能了解事物,強調要親自實踐,符合這段文字中包含的道理。
B項“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強調要勤奮刻苦,排除。
C項“天才是1%的天賦加99%的努力”,強調要努力,排除。
D項“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強調要樹立遠大志向,要上進,排除。
故答案選A。
相信同學們通過以上的兩道題目,對于道理啟示題有了深刻的了解。書山有路勤為徑,祝愿大家都能取得滿意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