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1 14:13:03 甘肅公考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gwy/
關注公眾號領資料
QQ備考群
APP刷題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在行測邏輯判斷這個板塊,有一類題目會有這樣的問法:“為了使上述論證成立,以下哪項必須為真?”或者“上述論證還需基于以下哪項假設?”其實就是讓我們給題干結論補充前提,我們將這類題稱為“前提型”題目。 部分同學做這類題有點找不到頭緒,或者是憑感覺選一個順眼的選項,因此正確率不太高。今天華圖教育就給大家介紹兩個解決前提型題目的好方法:
方法一:“搭橋法”
所謂搭橋法,就是在分析完題干后,尋找論據和結論中是否有跳躍概念,如果有,就給跳躍概念建立聯系,我們稱之為“搭橋”。
具體通過題目來了解一下吧:
【例1】考古學家通過對消失已久的鸚鵡嘴龍進行體色重建,發現其腹部顏色為淺色而背部顏色較深,這是一種保護色,作用是通過在身體上形成陰影,讓動物自身在其他動物眼中失去立體效果,因此也被稱為反蔭蔽體色,這在現代動物中也較為常見。據此分析,考古學家推測鸚鵡嘴龍最有可能居住在森林里。
要得到上述結論,最需要補充的前提條件是:
A.生活在森林中的動物其體色模式大多為反蔭蔽體色
B.恐龍包含許多種類,其中大部分都生活在森林和草原中
C.在發現恐龍化石的地區,考古推測該區域曾有大片的森林
D.鸚鵡嘴龍是一種小型恐龍,這種體色對于逃避天敵有天然的偽裝作用
【答案】A。華圖解析:分析題干可知,題干由論據“鸚鵡嘴龍有反隱蔽體色”推出結論“鸚鵡嘴龍生活在森林里”。論據和結論中存在明顯的跳躍概念,即“有反隱蔽體色”和“居住在森林里”存在跳躍,因此,我們只需要尋找給這兩個跳躍概念搭橋的選項就行了。
A項,說明生活在森林中的動物大多有反隱蔽體色,就在題干的跳躍概念中建立了聯系,是題干結論成立的前提,保留。
B項,說到恐龍大部分種類生活在森林草原中,并不能給題干的跳躍概念建立聯系,也不是結論“鸚鵡嘴龍居住在森林里”的必要前提,排除 。
C項,考古推測發現恐龍化石的地方曾有大片森林,并不能在題干跳躍概念之間搭橋,也不是結論成立的必要前提,排除。
D項,鸚鵡嘴龍體型小,反隱蔽體色有天然偽裝作用,并未在題干跳躍概念間建立聯系,不是結論成立的必要前提,排除 。
故本題選 A。
【例2】一些對生態和氣候感興趣的古生物學研究者發現,中國東部與國外相比,雖然化石產出的具體時期有所差異,但埋藏于紫紅色巖石地層的恐龍骨骼化石的埋藏相具有相似性,這是因為晚白堊世全球古生態及古氣候是相似的。在中國,埋藏的恐龍骨骼化石種以鳥腳類鴨嘴恐龍與獸腳類恐龍為主,埋藏環境主要為沖積扇與河流環境;美洲以鴨嘴龍科為主,埋藏環境主要為平原。
要得到上述古生物學研究者的結論,需要補充的前提是:
A.晚白堊世的河流與平原具有不相同的埋藏環境
B.中國鳥腳類鴨嘴恐龍與美洲的鴨嘴龍科是不同種族
C.骨骼化石在不同地層的埋藏學特征取決于生態及氣候
D.晚白堊世全球各地的紫紅色巖石地層具有相同的埋藏環境
【答案】C。華圖解析:題干研究者的結論是“埋藏于紫紅色巖石地層的恐龍骨骼化石的埋藏相具有相似性”,論據是“晚白堊世全球古生態及古氣候是相似的”。因此我們能分析出論據與結論間有跳躍概念,即“化石埋藏相”和“氣候”存在跳躍。
A項,說到河流與平原的埋藏環境不同,但并未在“化石埋藏相”和“氣候”間建立聯系,不是結論成立的前提,排除。
B項,中國和美洲的鴨嘴龍是不同種族,并未在題干跳躍概念間建立聯系,排除。
C項,化石的埋藏學特征取決于生態及氣候,就在“化石埋藏相”和“氣候”間建立聯系了,是研究者結論成立的必要前提,保留。
D項,全球紫紅色巖層有相同的埋藏環境,并未在題干跳躍概念間搭橋,因此不是結論成立的必要前提,排除。
故本題選 C。
方法二:“反向驗證法”
有些前提型題目,我們分析完題干后,發現找不到明顯的跳躍概念,這時候怎么辦呢?就可以用到第二個方法——反向驗證法。所謂反向驗證,就是回歸“前提”的邏輯本質,即“前提”是題干成立必須有的條件,沒了這個條件,結論就不能成立。而反向驗證法,就是驗證一下如果沒了這個選項,結論是否還成立。若沒了該選項,結論也不成立了,則此選項是前提;若沒了該選項,結論不受影響,說明該選項不重要,不是前提。
下面通過題目來應用一下這個方法吧:
【例3】近來網上出現了一則有關“公務員綠色出行"的報道,即A市教育局通過添置公務自行車,使得較近距離的公務活動不再派汽車,從而大幅降低了公務汽車使用率。B市環保局負責人看了這則報道,認為引進公務自行車能縮減財政開支,于是決定采取這種做法。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不能構成上述決定的前提條件?
A.B市環保局原來的公務活動主要是采用汽車出行的方式
B.較近距離的公務活動由自行車取代汽車,不會影響辦公效率
C.B市環保局的辦公人員規模和已有公車數量與A市教育局相近
D.自行車出行的方式結合B城市的地理環境以及道路交通狀況是可行又可取的
【答案】C。華圖解析:題干先指出A市教育局通過添置公務自行車,使得較近距離的公務活動不再派汽車,從而大幅降低了公務汽車使用率,進而得出結論,B市環保局引進公務自行車也能縮減財政開支。題干不好確定跳躍概念,可用反向驗證法解題。
A項,將該項反向代入,如果原來不采用汽車出行,那么也就不需要用自行車替代汽車,此時題干論證不成立,A項是題干成立的前提,排除。
B項,將該項反向代入,如果此做法影響了辦公效率,B市則不會引進,此時題干論證不成立,C項是題干成立的前提,排除。
C項,將該項反向代入,即使辦公人員規模和已有公車數量不與A市相近,也不影響B市采用相同的辦法達到縮減財政開支的目的,不是題干決定的必要前提,當選。
D項,將該項反向代入,如果該方式在B市不可行又不可取,那么B市就不會引進,此時題干論證不成立,因此D項是題干成立的前提,排除。
故本題選C。
以上就是華圖教育為大家分享的關于前提型題目的解題技巧,希望對各位考生有幫助。“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學習是一個漫長的旅途,望同學們以勤為徑,以苦作舟,持之以恒,相信努力終不會被辜負,付出終會有回報。大家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