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7 11:05:26 甘肅公考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gwy/
關注公眾號領資料
QQ備考群
APP刷題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春秋時期,孔子提出了“仁”與“禮”的觀點。其中的“禮”。指的就是規章制度。時至今日,“禮”這一概念早已延伸為“法律”。而今,法治,是打造現代政府的應有之義,“法無授權不可為”,對政府而言,凡是法律沒有允許的都是禁止的,這是法治政府的行為邊界。反觀當下,現實中個別政府行政權力得不到法律規制,執法行為失范、執法牟利、超越職權……這些現象與建設法治中國格格不入。一言以蔽之,只有現代政府敬畏法律,時時刻刻以法律為準繩,才能真正實現用法治精神來建設現代政府。
樹立法治意識是法治社會建設的基礎。“無規矩不成方圓”,作為行政服務的主體,各級行政機關的廣大公務員理應遵守“規矩”成為法治政府建設的表率。而在現實社會中,不僅有“當官只為‘撈兩個’”這樣以權謀私的想法,更有部分公務員認為“法律”只為約束民眾行為,與自身無關,如此擺錯自身定位,實在令人堪憂。如此種種的背后都顯現出部分公務員的法治意識亟待提高。因此,法治社會的建設離不開群眾法律信仰的培育。國民教學體系中需進一步融入法律知識的學習,從小培育人們的法治觀念;司法部門也需加大法律的普及力度,通過送法下鄉,法律進社區等方式讓人們真切地感受法律的“味道”。
堅定法治信仰是法治社會建設的保障。政府需培育法律信仰,政府在社會中起到的不僅僅是服務職能,更具有表率作用。倘若每一個政府官員能夠知法、守法、用法,人民群眾也必然能夠深受感染,主動學習法律。只有每一個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充分發揮帶頭作用,法律方能如春雨般滋潤每個人的心靈,法治的信仰方能在人們心靈中生根發芽。沒有信仰,人們會失去前進的方向;沒有法律信仰,人們將失去行為的界限。只有發揮政府帶頭作用的同時加大對民眾法治宣傳的力度,方能在全社會培育起法治信仰,方能讓人們沐浴在法治的陽光下,自在前行。
促進依法行政是法治社會建設的前提。行政機關的行政權皆由人民賦予,自當服務于民,如果不能通過行政權為人民群眾謀福利,就是對人民群眾的一種辜負。如黃岡執法人員違規一事,讓原本為民之事,成為“危”民之事,一旦行政機關不依法行政,就會讓法律失去其原有的威信,也會讓廣大群眾因此模糊守法與違法之間的界限,更會對政府失去信任和依賴。綜上所述,行政機關只有做到依法行政,才能用實實在在的服務讓廣大群眾看到政府的“法治名片”。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這樣的民生情懷就是政府為民應有底色。而當前唯有建設好法治政府才能讓百姓共享發展成果,讓官心連民心、政意通民意。緊抓法治建設這一“牛鼻子”,方能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為建成法治政府,打造法治型國家提供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