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7 13:34:37 甘肅公考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gwy/
關注公眾號領資料
QQ備考群
APP刷題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在備戰行測科目時,很多小伙伴發現片段閱讀題目中主旨題往往篇幅較長,這就導致大家在做題時,沒有耐心讀完題目,匆匆看一眼就憑直覺選答案,正確率不高,白白浪費備考時間。其實,面對片段閱讀中的主旨題,我們要學會利用重點句判斷作者的意圖,從而鎖定文段的主旨。今天,華圖教育就帶大家一起學習如何通過鎖定對策句來判斷作者意圖。
“‘問題+對策類’文段,要選針對性對策”。
在此類文段中,作者往往先論述一些客觀現象,指明一些或存在于歷史或存在于當下的問題,進而表明自己的觀點,而核心意圖就是在強調解決問題的對策。因此,面對這類典型的“問題+對策”的文段,要優選對策,同時還要保證對策有針對性。其實,這些對策句比較容易識別,一般是由一些關鍵詞引導。如:要、應該、必須、需要等等,同學們在題目中看到后,需要多多關注。接下來,我們就通過兩道題目帶小伙伴們感受對策句的重要性。
【例】
沿著什么樣的法治道路前進,直接關系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成敗。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法治模式。如果脫離本國實際照抄照搬別國的法治模式,就會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消極作用。實踐中,有的國家就是因為簡單照抄照搬別國的法治模式,結果不但沒有實現善治,反而增加了社會不穩定因素。法治是現代國家治理的基本特征和根本保障,任何一個國家進行法治建設,都必須探索適合自己的法治道路。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A 法治道路直接決定法治建設成敗
B 法治建設離不開本國的法治實踐
C 應堅定探索適合自身的法治道路
D 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法治模式
【華圖解析】C。文段首先說明法治道路的選擇意義重大,世界上沒有標準統一的法治模式;然后從反面論證,說明脫離本國實際照抄照搬別國的法治模式,會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消極作用;最后再次強調任何一個國家進行法治建設,都必須探索適合自己的法治道路。由此可知,整個文段針對上文所提到的如何選擇法治道路這一問題,在尾句通過“必須”引出對策,表明進行法治建設必須探索適合自己的法治道路這一觀點。A項談到法治道路決定法制建設成敗,文段只是說兩者之間具有“直接關系”,而選項用到“直接決定”,說法過于絕對,排除。B項,“法治實踐”在文段中并未提及,且該選項也沒談及如何選擇“法治道路”,并非文段意在說明的內容,排除。C“應堅定探索適合自身的法治道路”和尾句重點談及的對策說法基本一致,保留。D項是文段論述的部分內容,未指出探索適合自身的法治道路,并非文段重點,排除。故本題選C。
通過這道題,我們發現文段開篇引出核心問題,作者在文段尾句用“必須”引導的對策句表明自己核心意圖,所以我們之后要學會關注對策句,判斷作者意圖。接下來,我們趁熱打鐵,再練習一道題目吧。
【練習】
在一些英語國家,人們長期以來存在語言優越感,其外語能力并不能令人滿意。比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因為英語地位優越,美國人一直很自負,不重視外語人才的培養,結果在伊拉克戰爭中吃了虧。類似的經驗教訓啟示我們,不應只把眼睛盯在英語等少數幾種使用范圍廣泛、使用人數眾多的語言上。國家在制定語言人才培養政策時,要有統籌規劃的意識,應充分考慮各國、各民族的語言和文化,像保護瀕危動物和生物多樣性那樣保護瀕危語言、保護文化多樣性。
這段文字意在強調:
A、 應以尊重、謙虛的態度面對語言的多樣性
B 、國家的語言政策應當與時俱進、不斷調整
C 、保護瀕危語言是語言政策制定的重要目標
D 、制定語言人才培養計劃應有更全面的考慮
【華圖解析】D。文段首先表明英語國家存在語言優越感,接著引出美國因為不重視外語人才培養,進而導致在伊拉克戰爭中吃虧的例子,由此總結出經驗教訓。最后,作者在尾句通過“要...”“應...”等對策句表明核心意圖,強調了國家在制定語言人才培養政策時,要做到統籌規劃,充分考慮瀕危語言以及語言的多樣性。A項僅僅提到保護語言多樣性,但是并未涉及語言政策的制定這一核心話題,排除。B項提及了語言政策的制定,但是要做到“與時俱進”,文段并未涉及,排除。C項談到保護瀕危語言是制定語言政策首要目標,“首要目標”在文段中未提及,排除。D項談及語言人才培養政策要全面,“全面”則是對策句“統籌兼顧”等內容的同義轉述,基本符合文段意在強調的內容,保留。故本題選D。
做完這道題,我們發現文段先通過客觀情況引出經驗教訓,也就是指出當前可能存在的問題,最后借由對策句表明作者核心觀點,所以當我們看到文段出現解決問題的對策句時,一定要多多關注。
最后,通過這兩道題,希望小伙伴們遇到“問題+對策”類文段時,能夠重視對策句,進而準確判斷作者核心意圖。希望今天的內容對小伙伴們有所幫助!
上一篇:2025甘肅省考行測言語理解題:敏感假設句,巧解主旨題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