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3 13:03:50 甘肅公考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gwy/
關注公眾號領資料
QQ備考群
APP刷題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行測常識判斷考點范圍很廣,一般包括政治、法律、經濟、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需要小伙伴們長時間不間斷的積累。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常識相關考點是“中國古代賦稅制度”。
行測考試的常識判斷部分經?疾楣糯鷼v史文化方面的內容,縱觀近幾年考試情況,該部分失分率比較高,故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部分歷史常識,以古代賦稅制度的演變為例,希望可以幫助各位提分。
賦稅制度作為管理國家經濟,充盈國庫的一種重要手段,在我國歷史久遠。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魯國便實行了“初稅畝”,“初”是開始的意思,即開始按畝收稅,此制度不分論公田還是私田,均按照土地面積納稅,實際上承認了私田,對于大力開墾土地意義深遠,同時國家的收入也在增加,所以史學家也將此制度看做是我國古代農業稅收的開始。
唐朝前期采取租庸調制,依據戶籍制度,按照人丁來征稅。“租”指的是每人每年向國家繳納粟兩石;“庸”指的是每年為國家服徭役二十日,若國家不需要其服役或者本人不愿服徭役,則可用交納絹或布來代替;“調”指的是繳納一定量的絹、棉或布、麻。安史之亂后,受到戰亂沖擊,人口急劇減少,租庸調制無法滿足國家收入,遂采用兩稅法,征稅的標準從人丁轉向了田產和戶,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國庫緊張的局面,同時也讓收入的類別減少,對人口的管理和約束逐漸變得松散。
明朝時期,隨著土地私有制的發展,土地兼并嚴重,大地主巧取豪奪農民土地并且想盡辦法躲避賦稅,加之朝廷冗員開支巨大,導致國庫一度十分拮據。此時,“一條鞭法”的稅收制度被提上歷史舞臺,該制度最顯著的特點在于合并賦稅和徭役,主要集中在谷物和銀錢兩方面,進一步減少了稅收名目,是稅收從物到錢的重要轉變,為清朝的攤丁入畝制度的實行做了鋪墊。
縱觀我國古代幾次重要的稅收制度演變,主流趨勢是稅收是朝廷調節經濟,進行國家管理的重要手段。收稅名目變少,從以谷物,力役,絹布,銀錢到主要收取銀錢,完成了從物到財的轉變,對我國現代稅收制度的變革影響比較大。
以上知識點了解后,我們通過練習題進行鞏固:
【練習題1】我國農業稅開始征收的標志是()。
A.初稅畝B.一條鞭法
C.兩稅法D.攤丁入畝
【解析】答案選A。春秋時期魯國的初稅畝制度開始了向農民征稅的先河。成為我國農業稅收的起點,故本題答案為A。
【考點點撥】本題考查初稅畝制度的意義。
【練習題2】唐朝租庸調制度中,庸原本指的是()。
A.繳納谷物
B.繳納絹布
C.服徭役
D.其它
【解析】答案選C。租庸調制中,庸指的是男子為國家服徭役,不去或者國家不需要時可以用絹或者布來代替,故本題答案為C。
【考點點撥】本題考查租庸調制的內容,難度適中,主要需要準確記憶。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