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0 09:50:45 國考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gwy/
領資料
微信備考群
APP刷題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主旨觀點題一直是行測言語理解與表達部分的重頭戲,而大家在關注主旨題時會發現有這樣一類,文段并沒有直接寫出作者的意圖,需要我們通過分析文段才能得出,這就是隱性主旨。我們通過分析發現,大部分隱性主旨是需要選對策的。但考生們在找對策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找不準的問題,今天華圖教育帶大家學上兩招,將隱性主旨“斬于馬下”!
攻堅第一招:對策要有針對性,不針對文段問題的不選
例題1:科學素質是公民實現美好生活的前提,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社會基礎。目前我國公民科學素質還不能滿足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研究表明,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的30多個發達國家,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最低都在10%以上,我國僅為6.2%。雖然我國公民科學素質提高很快,但發展不平衡,與世界發達國家的差距仍然很大,特別是我國科普方面的公共服務很不均衡,農民、城鎮新居民、邊遠和少數民族地區群眾獲得服務的機會明顯偏少。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A.我國公民科學素質還需進一步提高
B.全社會應關注公民科學素質的提高
C.我國與發達國家在公民科學素質上存在差距
D.我國公民科學素質不高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華圖解析】A。文段第一句話介紹了科學素質的重要性,接下來指出目前我國公民科學素質不足的缺陷,并通過數據具體說明我國與發達國家在公民素質上的差距。全文采用的是“重要性+缺陷”的行文邏輯,既然如此重要便不可能置缺陷于不顧,因此需要來彌補缺陷,即針對我國公民科學素質不足的缺陷去解決,答案為A。
B項是解決問題的對策,但針對的是社會不關注公民科學素質提高的問題,而原文未涉及,排除。
C項只是點出了當前我國存在的問題,并非解決之策,排除。
D項同樣只是點出問題所在,并非對策項,排除。
這個題目有部分學生可能會錯選B項,但我們發現B項的對策并非針對文段當中的問題提出。并非針對問題提出的對策怎么可能是作者想要表達的呢?
攻堅第二招:對策要全面,只解決部分問題的不選
例題2:目前,流動人口雖然進入城市工作生活,但未能真正融入城市社會。制度的隔離客觀上強化了人口的地緣、鄉緣、親緣關系,加劇社會分化,在城市內部出現了新的二元結構。一些城市流動人口與戶籍人口倒掛,外來人口與本地人口存在經濟利益沖突,極易激發社會矛盾。流動人口家庭成員長期分離,造成兒童監護失責、情感缺失、婚姻不穩定、留守老人和婦女受侵害等問題,影響家庭幸福和社會長治久安。
以上文段意在說明:
A.制度的隔離使流動人口不可能融入城市社會
B.流動人口的進入會導致城市內部出現二元結構
C.讓流動人口真正融入城市,社會才能長治久安
D.解決流動人口家庭成員分離問題是瓦解城市二元結構的關鍵所在
【華圖解析】C。文段第一句說明流動人口未能真正融入城市社會的問題。接下來介紹了具體表現和危害——制度隔離導致了新的二元結構出現,流動人口和戶籍人口倒掛激發社會矛盾,家庭成員長期分離影響家庭幸福和社會長治久安。本文采用了“問題+危害”的行文邏輯,旨在強調要解決問題,即讓流動人口真正融入城市。C項符合此義。
A項為問題描述,而文段意在說明的是針對流動人口未能真正融入城市社會的問題提對策,非重點,排除。
B項表述有誤,應是制度隔離導致二元結構出現而非流動人口的進入,排除。
D項只解決了家庭成員長期分離的問題,并未完全解決流動人口未能真正融入城市社會的問題,并不全面,排除。
對這個題目有部分學生可能會糾結D項,雖是解決問題的對策,但是并沒有全面地解決問題,沒能完整解決掉問題的怎么可能是作者意在說明的內容呢?
主旨題目千千萬,做題方法不能忘!希望本文能夠讓廣大考生不再為隱性主旨傷神,成為隱性主旨的行家里手。
以上是《2025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言語理解題重頭戲——“隱形”的主旨》的全部內容,更多資訊請繼續查看:甘肅省考考試網(http://www.naichajmpt.cn/)
(編輯:shirui)華圖教育兔小妹
甘肅華圖微信公眾號
上一篇:2025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判斷知識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