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9 11:26:44 國考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gwy/
領資料
微信備考群
APP刷題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言語理解與表達,顧名思義,理解是做對題目的前提。無論是哪一種題型(主旨、意圖、細節、標題、態度、語句填空、下文推斷、邏輯填空)理解文段是作對題目的前提,而要讀懂文段、正確理解語義方法也有多種,比如關聯詞語法、時間對比法、行文脈絡法、輔證法等等。但總的來說,行文脈絡法才是理解文段的最靠譜的方法,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關聯詞語、輔助論證會更多的讓學生關注局部信息,而行文脈絡能讓學生更多關注整體文段,不會斷章取義,故而也更能提高正確率。
如例1:生物多樣性是生態系統穩定性的基本保障,這是充滿生命的地球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無價之寶。但是,人類活動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減少生物多樣性。20世紀以來,平均每天有一個物種滅絕,而進入90年代,科學家們估計每天滅絕140個物種,因而全世界有10%的高等植物和3/4的鳥類的生存受到威脅,全球270種龜類爬行動物中的42%、150種靈長目中的2/3瀕臨滅絕。
這段文字意在強調:
A. 多樣的地球生物的種類正呈銳減趨勢
B. 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
C. 人類活動對地球生態系統產生嚴重影響
D. 如何保護地球生物多樣性
解析:本題共有3句話,第二句有“但是”,第二句比第一句重要;而第三句是對第二句的解釋說明,故整個文段的主旨句是第二句,但是對比選項,卻沒
有一個選項和主旨句的意思完全一致。此時,如果看了整體,了解了全文的結構就不難選出答案,文段第一句講生物多樣性對生態系統穩定性很重要,而第二句講人類活動影響生物多樣性,那就等于A影響B,B影響C,故而A影響C。所以人類活動影響生態系統,選C。
“形而下者謂之器,形而上者謂之道”,行文脈絡著眼于理清楚作者寫作的思路,也更能理解作者的“用意”。并且行為脈絡較為常見的幾種寫作思路就是提出觀點-解釋說明或者舉例子-提出觀點;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出觀點-解釋說明-重申觀點。也就是說我們閱讀到的文段通常是由觀點、對策以及問題、例子、原因等組成的,而觀點對策是重點,原因、例子等是服務于觀點的。那在閱讀的過程中只要著重理解文段到底有幾句話,哪一句服務于哪一句,哪一句比較重要,就能準確抓住文段的要領。
如例2:(2018-聯考A-46.) 少年兒童對聲音非常敏感,他們能夠通過“聽”輕松地記住那些語言優美的古詩文。一位著名的美學家回憶自己的學習經歷時說:“我幼時全讀的是《尚書》《左傳》!对娊洝肺覜]正式地讀,我聽了多遍,就能成誦大半。于今我記得最熟的經書,除《論語》外,就是聽會的一套《詩經》。”
另一位語言學家回憶兒時的學習情景時也說:“我們都覺得晚上念詩比白天念書輕松一點兒。我念的是《唐詩三百首》。我哥哥跟姊妹們另外還念《千家詩》跟別的詩集。他們念的詩,我就是沒念也漸漸地背得出來了。”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A. 背誦詩文應該“從娃娃抓起”
B. 背誦詩文首選經典詩詞名篇
C. 背誦詩文要發揮聽覺記憶作用
D. 背誦詩文隨意的聽比刻意的念效果更好
解析:分析文段句子與句子之間的關系,理解文段。文段中“一位著名的美學家回憶”“另一位語言學家回憶”以及《尚書》《左傳》等屬于舉例子,不重要。文段的主旨句為第一句,同義替換選C。
記住,用行文脈絡去理解文段可以讓你變得更“清醒”!
以上是《2025年國考言語理解備考技巧:高級的解題方法》的全部內容,更多資訊請繼續查看:甘肅省考考試網(http://www.naichajmpt.cn/)
(編輯:shirui)華圖教育兔小妹
甘肅華圖微信公眾號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