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1 14:34:50 三支一扶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szyf/
關注公眾號領資料
QQ備考群
APP看視頻刷題
文章來源:甘肅華圖
【導讀】華圖甘肅三支基層考試網同步甘肅華圖發布: 【公基備考】關于寒露節氣的考點梳理,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贏定三支】2024甘肅三支百元定金班,戳>>> 華圖教育官方旗艦店 立即購買。更多資訊請關注甘肅華圖微信公眾號(gshtjy),甘肅三支基層培訓咨詢電話:0931-8186071,新浪微博@甘肅華圖,微信號: gshtjy420(點擊查看全省咨詢微信號)
考點一【基礎知識】
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七個節氣,秋季的第五個節氣。通常出現在每年的公歷10月7日-10月9日交節。寒露是一個反映氣候變化特征的節氣,意味著氣溫進一步下降,露水更涼,快要凝結成霜,標志著秋季的深入和天氣的逐漸寒冷。
進入寒露后,冷空氣南下,晝夜溫差較大,秋燥明顯。北方廣大地區已呈現冬天景象。寒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農業社會,人們通過觀察自然現象和農作物的生長發育,形成了一套節令觀念,用來指導農田管理和農事安排。
考點二【氣候特點】
氣溫:寒露節氣后,氣溫逐漸降低,晝夜溫差加大,晨晚略感寒意。
降水:雨水漸少,天氣變得干燥。
地域差異:隨著太陽的直射點在南半球繼續南移,北半球陽光照射的角度開始明顯傾斜,地面所接收的太陽熱量比夏季顯著減少,冷空氣的勢力范圍所造成的影響,有時可以擴展到華南。北方地區,如東北、西北地區,寒露時節已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而南方地區則秋意漸濃,氣爽風涼,少雨干燥。
考點三【物候現象】
寒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賓,二候雀入大水為蛤,三候菊有黃華。意思是,此節氣中,鴻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隊列大舉南遷;深秋天寒,雀鳥都不見了,古人看到海邊突然出現很多蛤蜊,并且貝殼的條紋及顏色與雀鳥很相似,所以便以為是雀鳥變成的;“菊有黃華”是說在此時菊花已普遍開放。
考點四【農業活動】
寒露后,雨季結束,農民開始忙碌起來。南方晚稻收割,北方小麥播種。農諺有“寒露收豆,花生收在秋分后”,“寒露到天氣涼,相同魚種要并塘”等。寒露時節,北方應播種完小麥,南方應適時播油菜、種蠶豆等。
農業政策:在中國古代,寒露節氣與農業發展密切相關,如春秋戰國時期的管仲就制定了農業政策,鼓勵農民種植水稻等糧食作物。
考點五【傳統習俗】
保暖:寒露節氣后,人們開始注意保暖,尤其是腳部保暖,避免受凍引起感冒發燒等癥狀。
賞菊:寒露過后是菊花盛開的季節,人們會賞菊、采菊,并用菊花泡茶飲用,以祛火去燥、養肝明目。
飲食調整:秋冬季節氣候干燥,人們會吃些潤肺潤燥的食材,如秋梨、蜂蜜、百合、芝麻等,以緩解咽干、鼻燥、皮膚干燥等癥狀。
登高:寒露節氣過后,人們會邀約親朋登高望遠,尤其是重陽節時,登高賞秋成為一項重要習俗。
考點六【詩詞文化】
陶淵明《飲酒 其五》:“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韓愈《木芙蓉》:“新開寒露叢,遠比水間紅。”
元稹《詠廿四氣詩寒露九月節》:“寒露驚秋晚,朝看菊漸黃。”
戴察《月夜梧桐葉上見寒露》:“寒露已至,溫暖猶在。寒露時節,愿世間所有美好,都與你如約而至。”
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蕭疏桐葉上,月白露出團。滴瀝清光滿,熒煌素彩寒。”
林昉《送人之湘陰謁知己》:“一聲歌未斷,江動欲潮生。是月寒露下,故人湘水行。”
這些詩句不僅描繪了寒露時節菊花開放、秋露降臨的自然景象,還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和對友情的送別之情。
【知識小測驗】
古人云:一候鴻雁來賓;二候雀入大水為蛤;三候菊有黃華。這描述的是二十四節氣中哪個節氣的三候:
A.立秋
B.白露
C.寒露
D.霜降
【答案】
【解析】第一步,本題考查自然地理知識。第二步,我國古人將寒露時節的十五天分為三候:初候鴻雁來賓,是指鴻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隊列大舉南遷。二候雀入大水為蛤,大水即大海,古時傳說,海邊的蛤貝類是由三種雀鳥潛入水中變成的。深秋天寒,雀鳥都不見了,古人看到海邊突然出現很多蛤蜊,并且貝殼的條紋及顏色都與雀鳥相似,所以便以為是雀鳥變的。三候菊有黃華,是說到了寒露時節,菊花已普遍開放。因此,選擇C選項。
【拓展】A項:中國古人將立秋分為三候: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意思是說立秋過后,刮風時人們會感覺到涼爽,此時的風已不同于夏天中的熱風。接著,大地上早晨會有霧氣產生,并且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B項:中國古人將白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二候元鳥歸;三候群鳥養羞(通“饈”)。說此節氣正是鴻雁與燕子等候鳥南飛避寒,百鳥開始貯存干果糧食以備過冬。D項:中國古人將霜降分為三候:一候豺乃祭獸;二候草木黃落;三候蜇蟲咸俯。此時豺這類動物開始捕獲獵物過冬;樹葉都枯黃掉落;冬眠的動物也藏在洞中不動不食進入冬眠狀態中。
貼心微信客服
群福利小灶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