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常識做題通用技巧之“三審”,指的是你做任何一道常識題目都是可以參照這個思路的。第一審指的是:審題目問法。常識題目常見問法有兩種:要么是問“正確的是”, 要么是問“錯誤的是”,當然也要注意它們的同義替換,比如說“符合的是”“不屬于的是”等等,所以題目問法一定要審清楚。第二審指的是:審題干關鍵詞。有的常識題目比較長,給出了很多關鍵詞,這個時候就需要重點關注一下。第三審指的是:審選項。有的常識題目給的四個選項之間可能是有關聯的,比如說兩個選項的說法完全相反,那這個時候答案就在二者之中了。選項和題干也可以結合在一起來判斷,從而找出正確答案。那下面我們就通過題目來應用一下這“三審”。
【例題 1】唐太宗李世民曾言:為官擇人,唯才是與;茍或不才,雖親不用。下列哪一人才選拔制度與其所言體現的用人理念最契合( )
A.科舉制
B.察舉制
C.世卿世祿制
D.九品中正制
【答案】A
【解析】第一審:審題目問法。問的是與題干理念“最契合的是”,所以是選擇“正確的一項”。第二審:審題干關鍵詞。這道題目里,“唐太宗李世民”和“唯才是與”這兩個就已經交代了時間、人物、內容,當然里面更重要的是把內容交代了,也就是說,唐太宗李世民贊同的是哪種用人標準呢?就是注重人本身的才學。第三審:審選項。四個選項里,A 項科舉制是大家最熟的一個,也是古代社會影響最大的一個,它的特點就是看重考生的才學。 當然如果你比較了解科舉制度,也可以從“唐太宗李世民”這個關鍵詞來入手,科舉制在隋朝開創,唐朝沿用并加以完善,一直用到清朝末年才被廢除,所以從時間上考量也可以選出A 項。因此,這道題的正確答案選擇 A 選項。
【例題 2】下列送別詩句中不屬于描寫目送友人場景的是( )
A.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B.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C.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D.青楓江上秋帆遠,白帝城邊古木疏
【答案】C
【解析】第一審:審題目問法。問的是“不屬于的是”,所以是選擇“錯誤的一項”。第二審:審題干關鍵詞。這道題目里,“目送友人”是題干關鍵詞,那就從選項里找一個不是目送友人的就可以了。第三審:審選項。四個選項是四句古詩,把詩的意境和題干“目送友人”匹配一下,答案就出來了。這道題的正確答案是 C 項,“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說明詩人自己酒醒以后,友人已經走遠了,所以不是“目送友人”。而 A 選項里的“孤帆遠影”、B 選項里的“空留馬行出”、D 選項里的“江上秋帆遠”都是說明詩人目送友人離開的場景。
【例題 3】下列古詩中涉及的歷史事件,按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偾よF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趧ν夂鰝魇账E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矍лd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芙瓥|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A.①③④②
B.③④①②
C.②③④①
D.④③①②
【答案】D
【解析】第一審:審題目問法。問的是“排序正確的是”,對于排序題目,問法一般都是這樣的。但也要注意它問的是“古詩中涉及的歷史事件”的排序,所以不要理解成詩詞作者的時代排序。第二審:審題干關鍵詞。這是四句古詩,所以可以一個一個的來看,也可以先挑 自己最熟悉的來看,然后再結合給的四個選項中的順序安排,來確定答案。有時候看了兩句詩可能就能確定答案了。我們先說第三審:審選項。排序題目最常見的選項安排是兩個選項
排在第一位的序號是一樣的,還有一種就是這道題目的四個選項,每一個開頭序號都不一樣。所以,我們先從自己熟悉的詩詞入手,在這四句詩里,第④句可能是大家最好猜的,“江東子弟”“卷土重來”,大部分考生都能猜出來是秦朝末年項羽和劉邦之間的楚漢之爭,項羽戰敗烏江自刎。而秦朝是封建國家里的第一個王朝,所以如果其他三句不太熟,你想蒙個答案的話就可以直接選 D,當然,這只是最后不得已的做法,這道題正好正確答案是 D,換成其他題目這樣蒙到的概率就不高了。所以還是要看一下剩下三句詩。①“千尋鐵鎖沉江底, 一片降幡出石頭”出自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西塞山懷古》,翻譯為:千丈長的鐵鏈沉入江底,一片降旗掛在石頭城頭。“石頭城”指的是三國時期東吳都城南京,描寫的事件是西晉討伐東吳,東吳戰敗投降。②“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出自唐代詩人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翻譯為:劍門關外,喜訊忽傳,官軍收復冀北一帶,高興之余,淚滿衣裳。唐代史思明的兒子史朝義兵敗自縊,標志著安史之亂結束,杜甫聽到這個消息,以飽含激情的筆墨,寫下了這篇膾炙人口的名作。③“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出自唐代詩人杜甫的《詠懷古跡(其三)》,翻譯為:千載琵琶一直彈奏胡地音調,曲中抒發的分明是昭君的怨恨。描寫的是“昭君出塞”的故事,發生在西漢。因此,按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④③①②。故正確答案為 D。
以上是《常識-通用技巧之“三審”》的全部內容,更多資訊請繼續查看:甘肅省考考試網(http://www.naichajmpt.cn/)
(編輯:九茶汐子)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