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行測中的細節題,相信大家也不陌生了,在每年國考行測中,基本都有它的身影。其實,在解題時我們有很多技巧可以應用,根據敏感詞去判斷選項,是細節題常用的一種有效解題技巧。
一、表示絕對詞意的字詞
如果選項中出現表示絕對詞意的字詞,如必然、絕對、一定,所有...都...、只要...就... 等詞語,一定要重點關注。
【例題】宋、明、清三代,非進士出身者,基本上無法成為宰相,而許多炙手可熱的官職,也規定不是進士出身者不許擔任。能考上一個進士,已經殊為不易,更何況作為進士中第一名的狀元了!狀元一旦公布,便立刻進入國家的儲才機構——翰林院,被作為未來的宰相加以重點培養,各種別人削尖了腦袋都謀不到的美差也會撲面而來,擋都擋不住。 根據這段文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考取狀元是成為宰相的必經之路
B.重要官職都由進士出身者擔任
C.狀元在仕途上有更好的發展機會
D.只有狀元才能進入翰林院
答案:C
【解析】由“非進士出身者,基本上無法成為宰相”可知,A 項表述錯誤,進士不等同于狀元,且“必經之路”過于絕對。B 項“都”過于絕對,文段說的是“許多炙手可熱的官職”,而非“所有重要官職”。D 項無中生有,文段并沒有說只有狀元才能進入翰林院。C項可由“狀元一旦出籠,……美差也會撲面而來,擋都擋不住”得出,故本題選 C。
二、表示因果關系的字詞
當選項中出現表示因果關系的字詞時,需要仔細閱讀題干,看題干中是否出現對二者因果關系的描述,常見的比較詞如:導致、使、因為、所以等。
【例題】研究發現,長期吃核桃等堅果能改善一些與大腦功能相關的指標,和人們所期待的核桃“補腦”功能并不是一回事。截至目前,并沒有直接的研究證據表明,吃了核桃之后,就能短期內提高人的智商,或者提高考試成績。而且,多數人的智力會在 20~30 歲左右達到頂峰,之后則很難提升。正確的飲食包括日常攝入少量核桃等堅果,確實有利于延緩大腦衰老,減少包括中風在內的疾病風險,但那種吃了馬上就“反應快了,記憶好了,智力噌
噌往上跑了”之類的效果,只是我們的一種美好想象。根據這段文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長期吃核桃不能改善與大腦功能相關的指標
B.吃核桃短期內能夠提高人的智商或考試成績
C.吃核桃使多數人的智力在 20~30 歲達到頂峰
D.日常攝入適量核桃有利于延緩大腦衰老過程
答案:D
【解析】由文段首句“長期吃核桃等堅果能改善一些與大腦功能相關的指標”可知,A項“不能改善”說法有誤。由“并沒有直接的研究證據表明,吃了核桃之后,就能短期內提高人的智商,或者提高考試成績”可知,B 項“能夠提高”說法有誤。由“多數人的智力會在 20~30 歲左右達到頂峰,之后則很難提升”可知,C 項強加因果,多數人的智力在 20~30歲達到頂峰是生理規律,與吃核桃不存在聯系。D 項可由“日常攝入少量核桃等堅果,確實有利于延緩大腦衰老”得出。故本題選 D。
以上是《言語—巧用敏感詞,玩轉細節題》的全部內容,更多資訊請繼續查看:甘肅省考考試網(http://www.naichajmpt.cn/)
(編輯:九茶汐子)上一篇:資料分析——巧學有效數字法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