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分校

您當前位置:甘肅人事考試 > 國家公務員考試 > 備考技巧 > 行測 > 2025年國考備考:掌握兩詞,破解行測主旨題

2025年國考備考:掌握兩詞,破解行測主旨題

2024-11-05 11:19:29 國考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gwy/ 領資料   微信備考群   APP刷題     文章來源:甘肅華圖

  在備考行測言語理解部分的主旨概括題時,掌握有效的解題技巧并結合真題實踐是提升解題能力的關鍵。以下將圍繞“話題詞”與“對策詞”兩個核心線索,結合具體的國考或省考真題,詳細解析備考策略,幫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這些技巧。

  一、話題詞理論介紹

  話題詞是文段討論的核心話題或主要對象,它通常出現在文段的開頭、結尾或貫穿全文。識別話題詞有助于迅速把握文段討論的中心議題,從而提煉出文段的主旨。

  技巧一:首尾句定位

  許多文段遵循“總分總”或“分總”的結構,開頭或結尾往往直接點明主旨,話題詞常隱藏于此。

  技巧二:高頻詞提示

  如果某個詞或短語在文段中多次出現,尤其是與其他信息形成對比或強調時,它很可能是話題詞。

  二、話題詞例題演示

  例1:從古代開始,對修辭的研究,就一直包含著倫理的層面。所謂修辭,也就是使用語言來有效說服他人的技巧、技藝或藝術。修辭這種公共話語的倫理價值包括好的動機、對他人的善意、話語內容的真實。離開或背棄了這樣的倫理價值,言論技巧就會成為一種不正當的修辭,一種為達目的可以無所不用的手段,一種不正當的詭辯或巧言。這段文字的中心話題是:

  A.公共話語的修辭

  B.修辭的倫理價值

  C.倫理價值的內涵

  D.反對詭辯或巧言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就強調“從古代開始,對修辭的研究,就一直包含著倫理的層面”,引出了“修辭的倫理層面”。第二句又簡單解釋了修辭。第三句就回歸了修辭的倫理價值。第四句“離開或背離了這樣的倫理價值……”為反面論證。由此可見,文段的中心話題是“修辭的倫理價值”。

  第二步,對比選項。B項是對文段主旨的概括,即為中心話題。A項:偏離“倫理價值”,話題不一致。C項:缺乏文段主體詞“修辭”。D項:圍繞反面論證論述,非重點。

  因此,選擇B選項。

  例2:歷朝歷代的皇家、文人以及社會名流,對北宋五大名窯瓷器倍加寵愛,深為以青色為基調的天然淡雅而傾倒。至今,神秘的“柴窯”未見蹤影,珍稀的“汝窯”,于青色之中淡醞霞光,存世僅幾十件,蘇富比拍了一件,價逾千萬。南宋時,“龍泉窯”的青瓷成為主流,于今也備受崇尚。我們看到的許多古瓷器,仍然閃爍著青釉色的高貴,人們對其的喜愛依舊是瓷物審美中的主流之一。這段表述旨在說明:

  A.官窯瓷器有極高的收藏價值

  B.青色對瓷器審美意義非凡

  C.色彩決定瓷器價值而非窯口

  D.古往今來瓷器備受人們喜愛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提出歷代文人對名窯瓷器的喜愛,其中主要喜歡的是“青色”。接著說到青色的“汝窯”瓷器存世少,價值高。南宋時期“青瓷”仍然是主流,發展至今,古瓷器也是以“青釉色”為高貴,“青色”依然是瓷物審美的主流。文段屬于“分—分”結構,需要我們提煉共性,即“青色的瓷器備受推崇”。

  第二步,對比選項。B項是文段主要內容的概括。A項:“官窯”無中生有。C項:文段并未對比窯口和色彩對瓷器價值的影響。D項:沒有提到文段的核心話題“青色”。

  因此,選擇B選項。

  三、對策詞理論介紹

  對策詞指的是文段中提出的解決某個問題或達到某個目標的方法、建議或措施。在主旨概括題中,如果文段圍繞某一問題展開,并最終提出了解決方案,那么這一解決方案往往就是文段的主旨所在。

  技巧一:識別常見對策詞

  如“應該”、“必須”、“需要”、“建議”、“措施”等,它們后面往往緊跟著具體的解決方案。

  技巧二:問題與對策對應

  先找到文段中提出的問題,然后尋找與之對應的解決方案,這個解決方案往往就是文段的主旨。

  四、對策詞例題解析

  例1:1972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巴黎第十七屆大會提出并通過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聯系和促進各國政府和公眾在全世界范圍內采取合作拯救行動。1985年12月22日,我國正式加入《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國際上成熟的遺產保護工作已有近200年的歷史,許多經過大量經驗、教訓和理論錘煉的原則和方法在我國還尚需了解和理解。目前,在歷史文化遺產和歷史文化名城的業務管理上,我國還存在著很多交叉現象。歷史文化名城的性質就是文化遺產,文化遺產有其自身的規律,在管理上需要進一步明確職能,只有解決好工作中的交叉現象,才能更好地管理和保護世界文化遺產。這段文字的主要內容是:

  A.《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誕生的背景

  B.我國加入《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時間及意義

  C.我國在自然和文化遺產保護方面存在的不足及問題

  D.對如何做好自然和文化遺產保護提出意見和建議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介紹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誕生的背景和意義,其后介紹了我國加入《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時間及意義,然后介紹了我國在自然和文化遺產保護方面存在的不足,最后針對問題提出對策“文化遺產有其自身的規律,在管理上需要進一步明確職能,只有解決好工作中的交叉現象,才能更好地管理和保護世界文化遺產”。文段為“分—總”結構,最后一句為文段的重點。

  第二步,對比選項。D項是文段主旨的同義替換。

  因此,選擇D選項。

  例2:葉片沒有枝干那樣逐年加厚的樹皮用來保暖,也不像根可以埋在土里御寒,為了接收光照而變得寬大的葉面,反而會讓葉片面對寒冷無所適從。在氣溫低于零攝氏度時,葉片還會面臨凍傷的風險。同時,由于氣溫變低與降水減少,根從土中吸水也變得困難,而葉片上密布的氣孔會隨著呼吸作用而損耗大量的水分。因此,樹木為了開源節流,選擇在氣候條件不利的時候舍棄葉子。這段文字主要說明了:

  A.樹葉害怕寒冷

  B.樹木在秋季選擇落葉的原因

  C.樹葉對于樹木的生存具有重要作用

  D.落葉是樹木對所處環境氣候的變換作出的響應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論述了葉片寬大會難以面對寒冷,之后的“同時”表示并列關系,說明當根無法吸水的時候,葉片會消耗大量水分的不利情況。文段結尾“因此”表示結論,給出對策,說明樹木在不利條件下選擇落葉。文段為“分—總”結構,文段重點是最后一句論述的內容。

  第二步,對比選項。D項內容符合文段重點。文段主要論述的是“落葉”,A項和C項都沒有提到“落葉”,排除A項和C項。“氣候條件不利不能等同于秋季”,B項偷換概念,排除B項。

  因此,選項D選項。

  綜上所述,掌握“話題詞”與“對策詞”的識別技巧,結合有效的練習和國考、省考真題實踐,是攻克行測言語理解主旨概括題的關鍵。希望以上分享能對正在備考的你有所幫助,祝大家考試順利,取得優異成績!

  ——推薦閱讀——

  【禮包】:2025版國家公務員考試教材公考全攻略|公考學習計劃

  【圖書】:2025版公務員考霸筆記6本套|名家講義|刷題套裝|微魔塊教材|圖書集合

  【網絡課程】:2025年國考公考學習本|悅享“伴學”班|刷題班|批改訓練營

  【筆試課程】:2024國家公務員考試筆試課程體系

以上是《2025年國考備考:掌握兩詞,破解行測主旨題》的全部內容,更多資訊請繼續查看:甘肅省考考試網(http://www.naichajmpt.cn/)

(編輯:九茶汐子)

上一篇:2025年國考備考:言語理解-把握假設句

下一篇:沒有了

有報考疑惑?在線客服隨時解惑

公告啥時候出?

報考問題解惑?報考條件?

報考崗位解惑   怎么備考?

沖刺資料領?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国模精品一区二区,萝控精品福利视频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