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認知考察的是對道理、觀念的理解和分析判斷能力,涉及到做人的道理(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做事的道理(工作態度與工作方法)、關于人生的價值和意義的道理(人生觀)、關于對公務員職業的理解(職業觀)等方面。職業認知題則考察的是考生對他人言論、個體行為和價值觀的理解、分析及判斷能力,這類題則要求考生闡述自己從他人言論、個體行為、寓言故事及漫畫中獲得的啟示或啟發。為了更好的把握職業認知題,我們把答題思路概括為三步走:亮明觀點—論證觀點—聯系實際,在語言表達時通過總—分—總結構來呈現。
【例1】有位哲學家說:“每個人都有夢想,只有你勇敢的抬起自己的腳,整座山都在你腳下。”對此,你怎么理解?
【分析】首先,結合題干特征(有位哲學家說······)和提問方式(你怎么理解),判定這是一道職業認知題。這種題目答題思路第一步是亮明觀點,也就是總述部分,通常要言語精煉,直入主題,對題干中的話進行簡單的解釋說明,表達自己的看法,目的是要向面試官呈現自己站在公務員的角度對他人觀點作出的是與非、片面還是全面的判斷。
【參考表述】 題干中哲學家的話教導我們,勇敢抬起自己的腳,就可以把山踩在腳下,實現人生夢想。在我看來,抬腳,也就是腳踏實地、踏實苦干,我認為這種實干精神對我們的工作和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分析】第二步是要論證觀點。這一步要注意的是,論證觀點并不是嚴格意義上通過嚴謹的邏輯推理進行證明的過程,只要能根據個人的了解和理解進行解釋和說明即可。常用的論證觀點的方法主要有闡明原因(解釋為什么要抬腳)、正反說理(勇敢抬腳的好處,不勇敢抬腳的危害)、舉例子(用具體的實例論證)、名言警句等。
【參考表述】 第一,實干對于實現夢想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實干可以讓我們積累經驗、收獲成果,從而讓我們不斷前進。“實踐出真知”說明的也是這個道理。正如題干所說如果說夢想是座山,不抬腳就將永遠只能仰視山頂,無法享受“一覽眾山小”的快樂。同理,人生的目標樹立得再高,不努力實干,也永遠無法實現。唯有實干,個人才能不斷進步;唯有實干,國家才能持續發展。
第二,縱觀共和國發展史,無數實干家用自己的實干精神,譜寫了一曲曲壯麗的凱歌,令人為之振奮,讓人為之動容。“這次不把水引來,我的名字倒過來”,這是“當代愚公”黃大發對草王壩村老百姓許下的諾言。三十六年來,黃大發忠實踐行“修渠、致富”的誓言,帶領群眾絕壁鑿天渠,踏實苦干、建成一條跨3座大山、大小9個懸崖,主渠長7200米、支渠長2200米的水渠,解決了當地的缺水問題,創造了絕地逢生的精彩傳奇。
【分析】第三步是要聯系實際。這一步對應答題結構中的總結部分,也是讓考官看到考生自己在今后工作中會怎樣去做,要求結合自身的理解簡單談談未來會如何做,一般來說要簡單明了。
我們作為站在重要歷史節點的年輕人,也要通過實干來實現人生夢想。一方面,個人夢想的樹立要與國家的前途命運緊密結合在一起;另一方面,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實干精神;最重要的是,在實干的過程中要講方法、善堅持,這樣,登上夢想高峰的人就可以是我們自己。
——相關閱讀——
以上是《2025年國考面試備考:職業認知例題簡析》的全部內容,更多資訊請繼續查看:甘肅省考考試網(http://www.naichajmpt.cn/)
(編輯:九茶汐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