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1 11:33:48 國考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gwy/
領資料
微信備考群
APP刷題
文章來源:甘肅華圖
行測中,判斷推理中的邏輯判斷通常有10道題,而10道題目中包含了7至8道論證題,因此,論證題在邏輯判斷中顯得尤為重要。解答論證題,我們的解題步驟往往分為三步:1、找論點,明要點——2、看論據,明結構——3、依要點,析選項。其中一個重要步驟便是找到論點和論據,把論點論據讀懂,理清文段結構。通常我們根據明確的對象和關鍵詞就能快速找到論點,找到論點后我們需要理清文段結構,今天,咱們就來盤點一下論證中常見的文段結構。
結構一:只有論點
部分論證題目中,只有論點沒有論據,該種結構最為簡單,我們在解題時,只需讀懂論點,分析選項便能選出正確答案。
復活節島是位于太平洋上的一座孤島。在報道中,復活節島文明的衰落常作為一個警世故事,講述人類肆意采伐棕櫚樹林,致使肥沃的土壤流失,最終導致島中食物短缺,文明自此衰落。然而近日有專家提出,復活節島文明的衰落與樹木砍伐并無必然聯系。
結構二:論點+論據,論據+論點
論證題目中,最常見結構便是既有論點也有論據的結構,可以先給出論點,再給出論據,也可以把論據放在前面,論點放在后面。例如:
科研人員發現,鳥蛋顏色與溫度有極大關聯。研究結果顯示,在日照強度較低的地方,深色的鳥蛋更常見;而在陽光強度更高、更暖和的區域,鳥蛋顏色普遍更淺。研究小組認為,更深顏色的蛋殼意味著可以吸收更多熱量,從而在更寒冷的環境中具有生存優勢,因為蛋中胚胎需要穩定的環境溫度,但其自身卻不具備溫度調節能力。
該文段開篇直接給出論點,然后再給出論據。值得一提的是該文段中出現多個關鍵詞,比如“發現”、“結果顯示”、“認為”,當關鍵詞較多時,通常論點在首尾句,但具體是哪一句,需要我們細讀文段內容,才能正確找到論點所在。
端粒是DNA片段,其長度在出生時很長,后逐漸變短,被視為衰老的標志。研究人員分析了多年的數據后發現:至少生育一個孩子的女性其端粒的平均長度比未生育的女性縮短4.2%。這個百分比相當于11年的細胞衰老結果,超過了吸煙和肥胖對細胞老化的影響速度,因此有人提出,生育孩子會讓女人加速衰老。
該文段先給出了生育過孩子的女性端粒變短作為論據,然后得出生育會讓女人加速衰老的論點。
結構三:背景+論據+論點
有些題目中,會先給出一段背景介紹,然后才給出論據和論點,我們要學會區分,在論證題中,論點和論據是我們解題的關鍵,背景是沒有作用的。例如;
公元250年至800年,瑪雅文明還十分發達,城市繁榮,莊稼收成也很喜人。氣候記錄顯示,這一時期瑪雅地區的降水量相對較高,此后瑪雅文明開始衰落。從公元820年左右起,在連續95年的時間里,該地區開始經歷斷斷續續的干旱,有些地方的干旱甚至持續了數十年之久,許多專家由此認為,19世紀的氣候變化或許正是瑪雅文明消亡的原因。
該文段中,我們通過“由此認為”快速找到論點所在,“此”為論據,“認為”后面內容為論點。因此,論據為“從公元820年左右起,在連續95年的時間里,該地區開始經歷斷斷續續的干旱,有些地方的干旱甚至持續了數十年之久”,論點為“19世紀的氣候變化或許正是瑪雅文明消亡的原因”,而剩余部分為背景介紹部分。
綜上所述,論證題常見的文段結構有三種,而這三種類型共同點是都有論點,因此,做論證題最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一個步驟是找到論點,大部分題目我們把論點讀懂就可以選出正確答案,當然也有一些題目需要把論點和論據結合才能解答,比如補充前提類的題目,大家做題的時候還是需要具體分析,仔細甄別。
——相關閱讀——
以上是《2026年國考行測備考:邏輯判斷之論證中的文段結構》的全部內容,更多資訊請繼續查看:甘肅省考考試網(http://www.naichajmpt.cn/)
(編輯:九茶汐子)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