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2 09:11:55 甘肅公考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gwy/
關注公眾號領資料
QQ備考群
APP刷題
文章來源:甘肅人事考試網
2022國考申論熱點:如何解救“網”住的農村娃
申論熱點材料閱讀
【熱點背景】
北京師范大學有教授團隊近日發布《全國首個區域教育質量健康體檢報告》提出,在學生手機依賴問題上存在明顯的城鄉差異,農村地區學生手機依賴比例高于城市學生。
【提出觀點】
要解救被“網”住的農村娃是一項社會性工程,還需互聯網企業、家長、學校等多方共同努力,共同承擔起責任,形成統一聯動的健康上網機制,降低農村娃的網絡沉迷風險,為農村青少年的成長提供更優質、更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環境。
【綜合分析】
從該報告看,整體較晚接觸電子產品的農村學生,反而比城市學生更依賴手機。其實,了解過背后的特殊誘因,就不難理解這一現象:一是農村父母的補償心理,二是學校教管手段的失效,三是社會教育管理的盲點。
相較于城市孩子擁有豐富的興趣班、夏令營、游學項目等,農村孩子課后活動匱乏、生活單調乏味,只能從廉價的手游中獲得新鮮刺激感。“不玩手機玩啥”已成為農村孩子的“口頭禪”和暴擊家長的“靈魂一問”。而在農村孩子中,留守兒童更是網癮的首要受害者。
而大多留守兒童長期處于自我認同度低、孤獨感強烈的狀態,情緒的發泄沒有出口,就會轉而從線上社交、短視頻直播和網絡游戲中尋找寄托和滿足,從虛擬世界尋求慰藉,對于他們來說,電子產品就是人生陪伴者。
農村學生里最早有手機的,往往是父母在外打工、平日主要靠手機視頻“虛構”親子陪伴的留守少年。父母出于過度補償心理給孩子買手機,孩子的愛玩天性在得不到有效地約束之下,就容易導致上癮。還有一些雖不是留守少年,但其年輕的父母本身就天天手機不離手地打游戲、刷劇,把手機當成“電子保姆”。面對孩子的有樣學樣,他們無奈、無招。
學校的問題在于配套跟不上理念。近些年,校園減負、快樂教育等先進教育理念逐漸普及,但許多農村地區還不具備實現的基礎條件。比如放學早了孩子們沒地方去、多彩的活動很難走進農村校園等,這都影響著學校在課外教育這一環節缺位越來越多。
家長管不了、學校管不著,社會更是缺乏管的有效手段。許多人發現,農村里網吧逐漸消失了,提供學生服務的小賣部卻越來越多了。有的小賣部利用農村消費環境的特點和市場監管的漏洞,給想買手機、充網卡的中小學生提供小額貸款,甚至聯合一些游戲平臺搞促銷,?訉W生錢。
【對策參考】
現實生活中不滿足,才會到網絡世界中找滿足,對于未成年人,家長和學校監護、監管的到位,是從手機游戲中把孩子們拉回來的最有效的力量之一。
學校一方面應加強監管,應充分考慮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自控能力,有針對性地制定有區分度的線上作業規劃,不鼓勵中小學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采取線上方式完成作業。另一方面應想方設法提供更多有意義的活動,讓孩子在現實中找到快樂。
家長應強化防沉迷意識,提供有意義的陪伴,疏堵結合引導孩子豐富現實生活。家長有義務引導孩子擁有廣泛的興趣愛好,可以有限制地允許孩子使用電子產品,一味期待其自我管理是不現實的;另一方面,可以考慮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依托社會組織為農村留守兒童豐富暑期生活。
管好農村學生手機,關鍵前提是管好農村教育環境。家長、學校和社會都要參與進來,家長要以身作則,學校要引導提高教師網絡素養教育的理念和方法,社會對農村教育環境給予更多關注和支持,合力為孩子搭建一個心理疏導的通道,讓孩子的合理需求得到充分滿足、成長行為得到正確引導。這一點,恰好也是農村教育走向良性發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