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題緣由
應用文寫作是國省考的重點內容,主要體現了對貫徹執行能力的考察,在實際工作中應用極為廣泛。作為必考內容之一,應用文種類多種多樣,有建議書,倡議書,宣傳稿,工作匯報等等,今天,我們一起看看短評。
二、考點詳解
從2017年到2021年,短評都是重要考點,頻繁出現在各類考試中,既有國考,也有聯考,甚至于一些地區的單獨命題?梢哉f,短評可能會遲到,但是絕對不會缺席。
那么,什么是短評呢?看起來跟綜合分析當中的評論類題目差不多,確實,邏輯是有相似性的,但是還是有所不同。最大的不同就是短評屬于應用文,有格式上的要求,另外短評的行文邏輯也需要結合材料確定。
(一)題型識別
1.假如你是某大學校報的一名編輯,根據“給定資料4-5”,針對目前部分年輕人精神生活狀況,以“充實學習生活,明確人生方向”為題,寫一篇短評。(30分)要求:針對性強,語言準確、得體。不超過300字。
2.根據“給定資料5”,圍繞“‘網店村’健康發展”這一主題,請以縣委宣傳部工作人員的身份給縣政府門戶網站寫一篇短評。(40分)要求:(1)聯系實際,自擬題目;(2)觀點鮮明,中心突出;(3)邏輯嚴密,語言簡練;(4)800字左右。
3.請你根據“給定資料4”,為《江城日報》即將發表的這篇報道寫一則短評。(20分)要求:(1)觀點明確,簡明深刻;(2)緊扣資料,重點突出;(3)有邏輯性,語言流暢;(4)不超過500字。
分析:通過這3道題我們發現,這些題目都有共同的問法,就是都讓我們“寫一篇短評”,不過有時候要我們站在政府角度,有時候站在記者角度,但本質是差不多的。
(二)答題思路
1.通讀材料,確定評論對象是積極還是消極。
2.介紹背景。所謂的背景,有時候是指問題,有時候是對事務的基本情況介紹,有時候還可能是政策要求,具體情況還要結合材料。
3.如果評論對象是積極的,我們一般要找到他的做法,取得的成績及其意義,最后評論。如果評論對象是消極的,我們除了找到問題,還可以找原因、危害、對策等。然后結合出題人的觀點作出評價。
(三)真題詳解
【例】請你根據“給定資料4”,為《江城日報》即將發表的這篇報道寫一則短評。(20分)(2021年國考副省級)
要求:(1)觀點明確,簡明深刻;(2)緊扣資料,重點突出;(3)有邏輯性,語言流暢;(4)不超過500字。
材料
4.以下是《江城日報》即將發表的一篇報道:
在江城博物院,有一個專門為視障人士等特殊群體設計的博愛館。原材料同比例復制的文物、可以操作體驗的展品、首部用于視障和行走障礙觀眾的全自動導覽車……
“除了桌子上,扶手上可以觸摸到的盲文之外,我印象比較深的展品,有設計精巧的銅牛燈、長著翅膀的青瓷羊,還有脖子上戴著項圈的金獸。”去年11月,江城市盲人學校組織師生到博物院參觀。雖然時間已經過去了近一年,但高二學生孫飛還記得來這里參觀的感覺。在孫飛的印象中,博物院的鎮館之寶之一——漢代銅牛燈,展品不僅摸起來感覺造型獨特,而且還可以拆卸、旋轉,更有一根長長的管子來搜集點燃油脂后產生的煙霧,形成閉環系統。他很興奮:“這個設計在古代是‘高科技環保型’的,我們都很驚奇。”在銅牛燈仿制品前,學生們親手觸摸的同時,語音播放器也被觸發,開始播放展品的介紹,而旁邊的“盲文點顯器”則可以介紹這件文物的歷史背景、構造功能等信息。該校尹老師說:“此前也去過其他博物館,由于缺乏有針對性的介紹,同學們感覺索然無味。但一到博愛館,大家就對這種可聽、可摸、可操作的參觀體驗興趣十足。專設這個博愛館,特殊群體可以有尊嚴、自主地參觀展覽,說明文化為民理念逐步輻射到不同人群,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在展廳的不同區域,展品類型、現場布置、光線明暗等均有所不同。在弱視區和怕光區,展品以書畫為主,觀眾可以扶著護欄,貼近細看。當有人經過書畫前,語音講解就會自動播放,每幅畫還有一小段盲文介紹;在全盲區,展品則以造型類文物仿制品為主,觀眾在觸摸展品時,也能同步聽到講解詞。
江城博物院藏有60余萬件文物,博愛館展廳中展示了其中按照1:1的比例、以真實材料復制的40多件展品。為何選中這40多件?博物院信息部張主任說,考慮到不同年齡層次、知識背景、興趣愛好的觀眾需求,博物院從不同門類、不同材質的館藏珍品中反復比較,經過多輪篩選和殘障志愿者的測試,最終保留下他們印象最深刻、最喜愛的展品,設計出一個特殊的綜合展覽。“我們不以珍貴程度作為首要因素,更重要的是要讓特殊人群方便解讀。”策展人李婧進一步解釋,展品不僅要代表江城博物院深厚的文化底蘊,也要與現代生活有關聯、能想象、可互動。對于書畫類展品,需要輪廓形態清楚、色彩對比強烈、故事性相對突出,讓弱視群體方便觀看且有代入感。對于造型類展品,造型上要有特點、紋飾要清晰、用途要體現實用性。在制作中,沒有使用成本較低的3D打印,而是采用與文物相同材質的復制品,從而保證獲得原材質的觸感,“要讓手指的叩擊聲也保持一致”。
不僅如此,博愛館在設計理念方面還體現出許多貼心的細節。位置選擇上,博愛館位于一層,避開人群擁擠的主入口,降低了聲音對信息獲得的干擾。采光上,展館采用玻璃頂,并安裝了多個射燈,光線更通透明亮,可滿足弱視群體需要。在館內,盲道鋪設的路線規劃更加清晰。高低兩層扶手上的盲文,在介紹展品的同時兼具引導功能。此外,江城博物院還研制了全國博物館中首部用于視障和行走障礙觀眾的全自動導覽車。車載計算機控制車輛前進的路徑和展示點,可前行、倒退、拐彎、避讓,到達展示點后自動觸發感應裝置,播放展品的講解語音。
博物院不斷深化服務意識,建立了意見反饋機制,認真聽取參觀者的建議并積極加以改善。博物院館藏的“金獸”是國寶級文物,模樣似虎類豹像獅,究竟是什么動物至今沒有結論。幾位視障學生對如何通過觸摸理解“金獸”講出了自己的困惑:“語音講解上說,這個猛獸很溫順,該怎么理解呢?”這使李婧意識到,盡管采納了很多專業建議,但依然存在“用明眼人的視角來辦無障礙展覽”的問題。經過對意見的研判和進一步調整設計策劃,在介紹猛獸的溫順時,針對聽障觀眾,掃描二維碼可觀看手語講解視頻。針對視障觀眾,除語音講解和盲文介紹外,提示觀眾可以摸一下脖頸上的項圈,告訴他們這是被馴養的動物。
李婧說:“要改變以視覺為中心的參觀感受,帶給觀眾更豐富的感官體驗,工作上還應當有更多更細致的換位思考,雖然要求高了,但能看到孩子們純真的笑臉,我也感到很快樂。”
解析:通讀該報道,我們發現這篇文章主要講了“江城博物院的好做法”,所以材料性質是積極的。因此,我們可以按照如下思路來答題:1.背景,相關政策或者江城博物館的簡介或者之前存在的問題。2.好的做法。3.評論或者給我們的啟示。具體如下:
在江城博物院,有一個專門為視障人士等特殊群體設計的博愛館。(簡介,可在開頭)原材料同比例復制的文物、可以操作體驗的展品、首部用于視障和行走障礙觀眾的全自動導覽車……
“除了桌子上,扶手上可以觸摸到的盲文之外,我印象比較深的展品,有設計精巧的銅牛燈、長著翅膀的青瓷羊,還有脖子上戴著項圈的金獸。”去年11月,江城市盲人學校組織師生到博物院參觀。雖然時間已經過去了近一年,但高二學生孫飛還記得來這里參觀的感覺。在孫飛的印象中,博物院的鎮館之寶之一——漢代銅牛燈,展品不僅摸起來感覺造型獨特,而且還可以拆卸、旋轉,更有一根長長的管子來搜集點燃油脂后產生的煙霧,形成閉環系統。他很興奮:“這個設計在古代是‘高科技環保型’的,我們都很驚奇。”在銅牛燈仿制品前,學生們親手觸摸的同時,語音播放器也被觸發,開始播放展品的介紹,而旁邊的“盲文點顯器”則可以介紹這件文物的歷史背景、構造功能等信息。該校尹老師說:“此前也去過其他博物館,由于缺乏有針對性的介紹,同學們感覺索然無味。但一到博愛館,大家就對這種可聽、可摸、可操作的參觀體驗興趣十足。專設這個博愛館,特殊群體可以有尊嚴、自主地參觀展覽,(介紹了傳統博物館的問題,該博物館的與眾不同,可放在開頭。)說明文化為民理念逐步輻射到不同人群,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這是作者的看法,也是成功做法即專設博愛館所帶來的的積極影響,可以作為后面的評論。)
在展廳的不同區域,展品類型、現場布置、光線明暗等均有所不同。在弱視區和怕光區,展品以書畫為主,觀眾可以扶著護欄,貼近細看。當有人經過書畫前,語音講解就會自動播放,每幅畫還有一小段盲文介紹;在全盲區,展品則以造型類文物仿制品為主,觀眾在觸摸展品時,也能同步聽到講解詞。
江城博物院藏有60余萬件文物,博愛館展廳中展示了其中按照1:1的比例、以真實材料復制的40多件展品。為何選中這40多件?博物院信息部張主任說,考慮到不同年齡層次、知識背景、興趣愛好的觀眾需求,博物院從不同門類、不同材質的館藏珍品中反復比較,經過多輪篩選和殘障志愿者的測試,最終保留下他們印象最深刻、最喜愛的展品,設計出一個特殊的綜合展覽。“我們不以珍貴程度作為首要因素,更重要的是要讓特殊人群方便解讀。”策展人李婧進一步解釋,展品不僅要代表江城博物院深厚的文化底蘊,也要與現代生活有關聯、能想象、可互動。對于書畫類展品,需要輪廓形態清楚、色彩對比強烈、故事性相對突出,讓弱視群體方便觀看且有代入感。對于造型類展品,造型上要有特點、紋飾要清晰、用途要體現實用性。在制作中,沒有使用成本較低的3D打印,而是采用與文物相同材質的復制品,從而保證獲得原材質的觸感,“要讓手指的叩擊聲也保持一致”。(做法,概括為在展品與選材上非?季,可以放在第二段)
不僅如此,博愛館在設計理念方面還體現出許多貼心的細節。(這也是做法的概括,設計上細致、貼心、有針對性。)位置選擇上,博愛館位于一層,避開人群擁擠的主入口,降低了聲音對信息獲得的干擾。采光上,展館采用玻璃頂,并安裝了多個射燈,光線更通透明亮,可滿足弱視群體需要。在館內,盲道鋪設的路線規劃更加清晰。高低兩層扶手上的盲文,在介紹展品的同時兼具引導功能。此外,江城博物院還研制了全國博物館中首部用于視障和行走障礙觀眾的全自動導覽車。車載計算機控制車輛前進的路徑和展示點,可前行、倒退、拐彎、避讓,到達展示點后自動觸發感應裝置,播放展品的講解語音。
博物院不斷深化服務意識,建立了意見反饋機制,認真聽取參觀者的建議并積極加以改善。(這是對博物館的做法的總結)博物院館藏的“金獸”是國寶級文物,模樣似虎類豹像獅,究竟是什么動物至今沒有結論。幾位視障學生對如何通過觸摸理解“金獸”講出了自己的困惑:“語音講解上說,這個猛獸很溫順,該怎么理解呢?”這使李婧意識到,盡管采納了很多專業建議,但依然存在“用明眼人的視角來辦無障礙展覽”的問題。經過對意見的研判和進一步調整設計策劃,在介紹猛獸的溫順時,針對聽障觀眾,掃描二維碼可觀看手語講解視頻。針對視障觀眾,除語音講解和盲文介紹外,提示觀眾可以摸一下脖頸上的項圈,告訴他們這是被馴養的動物。
李婧說:“要改變以視覺為中心的參觀感受,帶給觀眾更豐富的感官體驗,工作上還應當有更多更細致的換位思考,雖然要求高了,但能看到孩子們純真的笑臉,我也感到很快樂。”
要點匯總:
在江城博物院,有一個專門為視障人士等特殊群體設計的博愛館。(簡介,可在開頭)
此前也去過其他博物館,由于缺乏有針對性的介紹,同學們感覺索然無味。但一到博愛館,大家就對這種可聽、可摸、可操作的參觀體驗興趣十足。專設這個博愛館,特殊群體可以有尊嚴、自主地參觀展覽,(介紹了傳統博物館的問題,該博物館的與眾不同,可放在開頭。)
3.為何選中這40多件?博物院信息部張主任說,考慮到不同年齡層次、知識背景、興趣愛好的觀眾需求,博物院從不同門類、不同材質的館藏珍品中反復比較,經過多輪篩選和殘障志愿者的測試,最終保留下他們印象最深刻、最喜愛的展品,設計出一個特殊的綜合展覽。展品不僅要代表江城博物院深厚的文化底蘊,也要與現代生活有關聯、能想象、可互動。
4.不僅如此,博愛館在設計理念方面還體現出許多貼心的細節。(這也是做法的概括,設計上細致、貼心、有針對性。)位置選擇上,博愛館位于一層,避開人群擁擠的主入口,降低了聲音對信息獲得的干擾。采光上,展館采用玻璃頂,并安裝了多個射燈,光線更通透明亮,可滿足弱視群體需要。在館內,盲道鋪設的路線規劃更加清晰。高低兩層扶手上的盲文,在介紹展品的同時兼具引導功能。此外,江城博物院還研制了全國博物館中首部用于視障和行走障礙觀眾的全自動導覽車。車載計算機控制車輛前進的路徑和展示點,可前行、倒退、拐彎、避讓,到達展示點后自動觸發感應裝置,播放展品的講解語音。
5.博物院不斷深化服務意識,建立了意見反饋機制,認真聽取參觀者的建議并積極加以改善。改變以視覺為中心的參觀感受,帶給觀眾更豐富的感官體驗,工作上還應當有更多更細致的換位思考,
6.說明文化為民理念逐步輻射到不同人群,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參考答案
江城院館,以愛博物
江城博物院為特殊觀眾專設了博愛館。比起傳統博物館,該館細致、貼心、專業,可聽、可摸、可操作,讓特殊群體可以有尊嚴、自主地參觀展覽。
一、展品與選材上考究。經過多輪篩選和殘障志愿者的測試,在60余萬件文物中以真實材料復制出40多件展品。既保證了原材質的觸感,又體現博物院深厚的文化底蘊,也與現代生活有關聯、能想象、可互動。
二、設計細致、貼心、有針對性?紤]到參觀群體的特殊性和差異性,該館將位置選在了一層,避免了擁擠,降低了噪音;采用玻璃頂采光,滿足弱視群體需要;館內盲道的鋪設也更清晰,引進了用于視行障礙的全自動導覽車;在展廳的不同區域,展品類型、現場布置、光線明暗等均有所不同;博愛館里還專設的“盲文點顯器”可以介紹文物的歷史背景、構造功能等信息,提高特殊群體的體驗感與觀賞興趣。
三、以用戶為導向,不斷深化服務意識。通過換位思考,改變以視覺為中心的參觀感受,帶給觀眾更豐富的感官體驗。同時建立了意見反饋機制,認真聽取參觀者的建議并積極加以改善。
江城博物館的成功,說明文化為民理念逐步輻射到不同人群,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四)思維導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