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13 16:57:22 甘肅公考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gwy/
關注公眾號領資料
QQ備考群
APP刷題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一、選題緣由
2022年國考如期將至,為了讓廣大考生在備考途中更具有指向性和針對性,讓學習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基于對過往三年申論國考考試的命題情況分析,整理出此次高頻考點。
二、考點詳解
申論題型分為概括歸納、綜合分析、解決問題、應用寫作、文章寫作五類,而綜合分析又可以細分為要素分析、詞句理解、評價類、比較類四種情況,根據對近3年國考真題梳理,不難發現綜合分析類題型屬于每年國考申論考試中的必考題,幾乎每年都有涉及到,特別是其中的要素分析類與詞句理解類考頻較高,且詞句理解類考頻尤為突出,希望廣大考生在備考中引起重視。
(一)要素分析
要素分析類屬于國考申論考試中綜合分析類題型中的?碱}型,在近幾年的國考申論考試中常有涉及,于2020年國考副省、2020年國考地市和2019年國考地市中均有出現。分析要素屬于綜合分析類題型中較為基礎的一類題型,在作答時基本上與概括歸納類題型的方法保持一致,只是極少情況需要在概括歸納的基礎之上加以適當的推導。若如需推導可采用類比推理以及要素之間轉換,如問題或原因推對策、對策反推問題或原因等。
【例】根據“給定資料3”,請分析小吳發生了哪些變化,使得村民們對她的稱呼從“那個大學生”變成了“小吳”。(10分)要求:準確全面,恰當提煉,條理清晰,不超過200字。
(二)詞句理解
詞句理解屬于國考申論考試綜合分析類題型中的?碱}型,考頻尤為突出、且具有較大的難度,于2021年國考副省、2021年國考地市和2019年國考副省、2019年國考地市中均有出現。詞句理解類題型是廣大考生考公路上的“婁山關”、“臘子口”,是考生普遍認為最難的一類題型,在實際考試中考生整體作答得分情況不太理想,顯現出較大差距,易拉開分差。故需廣大考生引起重視,掌握應對的方法與技巧,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魄力。詞句理解類在作答時應秉承著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思維路徑,對題干中限定的詞句進行全面且生動的解釋。淺層、表層即我們常說的“是什么”層面,包括概念、表現;深層、里層即我們常說的“為什么”和“怎么辦”層面,包括原因、影響、對策。但須注意這些要素并不是在所有的材料中都同時存在,考生在作答時應靈活應用方法,結合材料以“材料為王”,有幾部分要素寫幾部分要素即可。
【例1】“給定資料1”中說,“這些努力和奮斗所換來的,有形的會老去,無形的卻能從此改變小谷村。”請你根據“給定資料1”,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15分)要求:分析全面,條理清晰。不超過300字。
【例2】“給定資料4”中的座談會上,主持人說:“如果不能打破這種種‘遮蔽’,就拿不出有份量的作品。”請談談你對“種種‘遮蔽’”的理解。(15分)要求:觀點明確,緊扣資料,準確全面。不超過200字。
三、補充技巧——拆詞
通過上述詞句理解類例題會發現,詞句理解類包括對詞談談理解,如例2。對句子談談理解,如例1。在作答時整體作答思路秉承由淺入深的邏輯,但對句子談談理解往往會比對詞談談理解多一個解題步驟,即“拆句成詞,分別解釋”。如何拆詞?何時需要拆詞?這里提供給廣大考生兩個實用的小技巧:首先,觀察所需談理解的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標點符號,如引號;其次,看看句子中是否有詞匯存在對應關系,如例1中“有形的”和”無形的“。若符合上述兩種情況當中的一種、或者兩種情況同時滿足,考生可將這些詞帶到材料中進行檢驗,若材料中確實是對句子拆成的詞在分別闡釋論述,則建議考生在作答時將句子拆成詞分別解釋,若材料中并沒有拆詞而是整句進行論述,則考生依據材料以”材料為王“的原則,無需拆詞,整句由淺入深進行解釋即可。
希望各位考生通過充實有序的備考,都能如愿以償、成功上岸!
上一篇:省考申論:備考沖刺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