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8 13:32:10 甘肅公考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gwy/
關注公眾號領資料
QQ備考群
APP刷題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熱點概況】
醫美領域一直是虛假種草的重災區,這些信息一旦對用戶造成不良影響,后果非常嚴重。據悉,小紅書從2月17日起,將分批次取消包括醫美機構、醫美平臺和醫美服務商等在內的共計216家私立機構的認證,此后專業認證僅對公立三甲醫院及三甲醫院醫美科醫生開放。同時,其將對普通用戶生產的醫美筆記進行回查清理,并對涉嫌營銷導流、違規醫美的內容和帳號進行下架、封號、降級處理。
【各方觀點】
評論:一些醫美類App、在線AI顏值測試以及顏值鑒定師正通過美貌的標準來確定用戶臉部的缺陷,讓用戶陷入對容貌的焦慮,以此順勢推出相應的改善方案,讓用戶為“變美”買單。與此同時,大眾傳播媒介也在潛移默化中增強這種觀念。當下,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網絡討論中,對他人容貌進行肆無忌憚的評論,甚至在一些網絡社區中自發地制造出更加嚴苛的“美麗標準”。
荊楚網:醫美亂象叢生的原因有很多,但究其根本,還是資本過度的追捧和監管過分的松弛。資本為了炒熱市場攫取暴利,無視正規機構和醫生的稀缺,鼓吹“容貌焦慮”,將消費者推往“黑醫美”。無論如何,這種亂象不應、也不能聽之任之地持續下去。
人民網:在醫美機構、平臺狂轟濫炸的營銷下,醫美整形有低齡化的風險。一些未成年人被類似容貌焦慮的宣傳話術迷惑,希望通過整容整形走“人生捷徑”,這既存在醫美手術的安全隱患,對其“三觀”也是一種扭曲。
【深度分析】
(一)醫美亂象的危害:
1.帶來身體健康風險。不少醫美手術都涉及麻醉環節,但麻醉并不是簡單的事情。吸脂手術等更是風險叢生。抽脂過程中血管若受到損傷,脂肪碎片進入血管容易造成血管栓塞、肺栓塞,使患者發生呼吸窘迫綜合征,即使搶救及時,也會導致不可逆的健康損害,嚴重時會致患者死亡。
2.帶來價值觀誤導風險。醫美機構宣傳標語極易對青少年產生誘導,醫美平臺和機構不醒目展示各類醫美項目的風險,而是夸大宣傳,傳遞顏值至上的價值觀,將美模式化,加上電影電視劇、明星代言、網紅經濟的固化引導,單一化審美引發青少年“容貌焦慮”。一些人被商家的營銷手段牽著走,在對情況不完全了解之下接受醫美服務甚至整形。此外,“容貌焦慮”也折射出不少年輕人只想輕輕松松獲得成功的心態,大量網絡美女主播快速走紅給一些年輕人帶來錯覺,認為只要變美就能找到通向成功的捷徑。
3.催生違法犯罪風險。目前有醫美機構打著求職招聘的旗號,拉剛大學畢業的女生入職,然后反復引誘其做醫美手術,還幫助其辦理貸款,等做完手術后再找理由辭退,導致不少涉世未深的年輕人上當,用高額傭金的方式,引誘青少年協助其從事違法活動。還有某些青少年協助醫美機構忽悠愛美人士辦理“套路貸”。
(二)醫美亂象產生的原因:
1.整形機構資質不全。根據艾瑞咨詢2020年《中國醫療美容行業洞察白皮書》,2019年中國具備醫療美容資質的機構約13000家,經過估算全國依然有超過80000家生活美業店鋪非法開展醫療美容項目,屬于違法行為。
2.超范圍經營。醫美機構整體分為醫院(包括擁有整形外科的公立醫院、醫療美容醫院以及整形外科醫院)和門診,“依據手術項目難度、復雜程度以及風險大小等,醫美外科手術分為四級,復雜程度、技術難度和風險逐級遞增,部分門診只能提供一級二級項目,但實際卻在開展更高級別的項目。”
3.虛假宣傳、過度承諾。部分醫美機構為了獲客,夸大自身醫療水平、機構資質、醫師背景等,部分還存在術前夸大效果和過度允諾的現象,淡化醫美手術的醫療屬性及存在的安全隱患及風險。
4.非法行醫。由于黑產業“來錢快、誘惑大”,滋生了大量通過非法培訓機構短期速成、自稱“醫生或專家”的非法從業者,根據中整協統計,國內非法醫美從業者人數至少在10萬人以上。
5.使用假貨水貨。有數據顯示,目前醫美市場上流通的針劑正品率僅為33.3%,即每3支針劑當中,就有2支是水貨、假貨等非法針劑。
6.信息記錄不規范、不透明。醫美“病歷”要正確、詳實記錄消費者就醫的每個環節,發生醫美糾紛時才能還原事實。而現實情況是,鑒定材料收集困難,如病歷的缺失、不完整;病歷材料由醫美機構單方面保管,導致雙方對資料客觀真實性爭議較大;病歷材料涉及多個機構,但其他機構拒絕提供材料,進一步出現維權難。
7.監管部門監管不嚴,法律法規的不完善導致缺乏有效的監管手段,導致違法成本低。
(三)整治醫美亂象的對策:
1.充分發揮主流媒體和文化產業的正面引導作用。堅守行業操守,不刻意炒作、不過分渲染“高顏值”風氣,及時揭批“顏值即正義”等低俗價值觀,對于社交網絡上不健康甚至戕害生命的“美容”“塑形”內容要嚴厲打擊限制,通過多渠道向民眾普及合法醫美整形和非法醫美整形行為,遏制病態審美觀擴散。
2.強化對醫美、美妝等產業的監管。對于打著“變美”旗號,實際上卻在收割年輕人健康的違法機構予以打擊。規范市場宣傳行為,還原服務真實性,遏制“顏值焦慮”。
3.通過選樹先進模范、加大褒揚力度,營造正確審美觀。不可否認的是,在一些網絡平臺中,“高顏值者”確實更容易“吸睛”。這給人以“顏值重于內在”的錯誤導向。針對此,要充分利用主渠道優勢,讓品德高尚、作風優良、有才華、有涵養、有擔當的人走到聚光燈下,走到舞臺中央,成為時代榜樣。
4.市場監督管理局和網信辦加強整治虛假醫美廣告,違法違規的予以嚴厲查處和打擊。如網信辦要加大網絡巡查力度,依法清除和治理互聯網醫美整不良信息,查處關停違法違規網站。
【參考文章】
醫美消費應回歸理性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醫療美容行業快速發展。與此同時,一些經營者為了牟取不正當利益,對資質榮譽、產品功效、整形療效等進行虛假宣傳,引發廣泛關注。前段時間,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布2021年度重點領域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典型案例(第三批),涉及虛假宣傳醫生資歷、醫療機構資質榮譽,虛假宣傳醫美產品功效、服務療效等多種行為類型。監管部門嚴厲打擊醫美市場虛假宣傳、仿冒混淆等不正當競爭行為,查辦了一批醫美市場不正當競爭案件,著力規范醫美市場競爭秩序,彰顯市場監管部門嚴厲整治醫美市場亂象的決心。
為規范行業發展,近年來,我國持續開展打擊非法醫療美容專項行動。今年5月,國家衛健委等部門印發《打擊非法醫療美容服務專項整治工作方案》,《方案》明確嚴厲打擊非法醫療美容活動,嚴格規范醫療美容服務相關藥品和醫療器械生產、流通和使用監管,嚴厲打擊非法制售藥品醫療器械行為,嚴肅查處違法廣告和互聯網信息。近期,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醫療美容廣告執法指南》,重點打擊使用患者名義或者形象進行診療前后效果對比或者作證明,以介紹健康養生知識等形式變相發布醫療美容廣告等行為。加強醫美行業監管,將更好規范市場秩序、保護消費者權益。
加強監管是醫美行業規范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進一步加強監管,才能讓無證上崗的“黑醫生”、沒有資質的“黑機構”、缺乏保障的“黑項目”被市場淘汰出局,讓有資質、有品質、有保障的上游商家、醫美機構、醫美平臺脫穎而出。我國已經是全球醫美市場增速最快的國家之一,唯有凈化醫美市場環境,才能促進我國醫美行業持續健康發展。說到底,依法規范、加強監管是為了促進更加健康、更可持續、更為長遠的發展。
加強醫美行業監管,有利于醫美市場發展趨于成熟,也有利于醫美消費回歸理性。當前,我國醫美市場以年輕消費者為主,每年的寒暑假、升學季和畢業季期間,許多醫美機構會瞄準學生群體推送廣告。未成年人身心仍處于發育階段,更容易受外界影響,更需理性引導。監管部門加強監管,消費者也應謹慎對待醫療美容,合理認識醫美功效,查驗醫美機構資質,選擇正規醫療美容機構。
當前大眾審美日趨多元,究竟什么是美,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答案。在追求美的過程中,讓我們多一些思考、多一份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