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7 14:37:06 甘肅公考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gwy/
關注公眾號領資料
QQ備考群
APP刷題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最近,海歸又成了焦點群體。這次的熱度,不是精英語境下的海歸光環,而是一個新名詞:海歸廢物。
海歸怎么就成了廢物?其實,這只是海歸留學生的自嘲,源于豆瓣上的一個小組:海歸廢物回收互助協會。進去這個小組一看,竟有3萬多個會員。小組的簡介這樣寫到:歡迎海歸留學的失業失學者加入。
【提出觀點】
其實,“海歸廢物”只是海歸群體壓力下的自嘲,在這個語境下,海歸的“精英”濾鏡似乎不再,大多是對就業壓力的傾訴、對生活失意的無奈和對未來生活的迷茫。
【綜合分析】
近些年,社會對留學身份的確經歷了一個祛魅的過程。隨著經濟發展,家庭對于教育的投入普遍提高,近年來赴海外的留學生人數不斷增多,甚至部分國家出現了專門的中國留學生擴招計劃,留學不再是一件難事。當留學規模日漸擴大,就業市場逐漸成熟,海歸身份不再是“不證自明”的求職敲門磚,F在,用人單位更多是基于自身發展需要,綜合評估應聘者的能力進行抉擇。
就業市場祛除一味的“海歸崇拜”,逐漸回歸理性,有利于形成更加科學、公平的人才評價體系。一切憑實力說話,對在國內踏實求學的年輕人來說也更加公平。
但是對于過去有著“擇業優先權”光環的海歸來說,目前面臨著巨大的就業壓力和無法滿足期待的生活現狀。“海歸廢物”的自嘲中充滿無奈:一個是收入待遇上的落差感,一個是專業價值感的匱乏。前者直接與留學歸國后的物質回報有關。從近年的就業情況來看,留學生歸國就業時已經沒有太多明顯優勢,相比其前期在經濟與時間上的投入,留學生更多感到的是“不值得”,付出并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
【參考對策】
不論是準備留學的年輕人,還是正在找工作的留學生,不妨以平常心看待所謂的“海歸光環”。過去一些人推崇“海龜”的學習經歷,給留學生群體賦予了太多“高大上”的期待。如今,越來越多的“海龜”著眼于現實,有一顆平常心,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在人生的路口,年輕人不妨用更加務實的心態看待留學的選擇,既不必過于期待留學后的回報,也不必因為一時的困頓而否定留學的價值,喪失對未來的信心。
與此同時,面對就業壓力,與其感慨“海歸廢物”,留學生們不如看清就業形勢,整合自身優勢,腳踏實地、以能力去應對職場競爭。“海龜”理應有客觀理性的認識,更好地選擇前行的方向。在求學期間多尋找實習機會,多了解自己的專業在國內的就業情況,這些舉措都能避免“海龜”在就業過程中陷入被動。
其實,沒有人真的甘愿墮落為“廢物”。面對人生的諸多壓力,短暫的休息與自嘲十分正常,也合乎情理。外界應該給予年輕留學生們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讓那些一時困頓的年輕人獲得信心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