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7 14:38:10 甘肅公考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gwy/
關注公眾號領資料
QQ備考群
APP刷題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熱點概況】
改革開放短短40年,我國經歷了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鎮化進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10.6%提升至2020年的63.89%。高速的城市擴張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而對于城市管理者而言,如何做好城鎮更新這一課題也一直存在,尤其是最近幾年,各個城市的棚戶區改造完成后,大多建于90年代前后的低層樓房進入了需要改善的階段,老舊小區改造工作被提上議程。
【各方觀點】
清華大學:老舊小區改造是因地制宜的,各個社區根據自己的特點列出所需清單。其中最難推行的就是加裝電梯,復雜的不是電梯的物理建設,而是牽涉各家各戶既得利益的重新分配,“一個小區能有5%、10%的單元裝上電梯都算多的”。
人民日報:用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這個“小切口”,推進城市開發建設模式轉型、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構建的大改革,為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
過去一年,各地以改革創新精神不斷探索豐富相關機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梳理出統籌協調、項目生成、改造資金政府與居民合理共擔、社會力量以市場化方式參與、金融機構以可持續方式支持、動員群眾共建、項目推進、存量資源整合利用、小區長效管理等9方面改革機制,凸顯出以改革促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的方法論。
澎湃新聞:要樹立標準意識,項目單位必須嚴格按照導則施工,主管部門要把好標書、過程、驗收三道關,提升整體品質。要樹立管理意識,按照市場化方式,建立物業常態化管理長效機制,補齊小區公共服務短板。要樹立底線意識,全面排查D級危房、亂搭亂建房,以“零容忍”的態度全面清零,確保群眾生命安全。
工人日報:老舊小區改造是民生工程,也是重大的社會基層治理工程。如何充分做好通盤考量,盡可能減少協調和磨合成本,老舊小區改造還需要不斷探索和實踐。而如何合理表達訴求、實現共同自治,進而尋求個體利益和公共利益的最大公約數,基層群眾也在不斷學習和成長。從這個意義上說,老舊小區改造或將成為一個試驗場,為社會治理、群眾自治帶來豐富經驗與鮮活樣本。
【深度分析】
一、老舊小區改造面臨的困境
1.群眾工作協調難度大。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涉及人員較廣,意見很難統一,而且老舊小區居民大多數是老年人,思想工作難度較大,協調工作非常難。
2.改造協調難度大。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老舊小區基礎設施不齊全、缺失等情況較為普遍。
3.長效管理養護難。老舊小區往往存在無物業管理、無維修管養經費的問題,客觀造成了改造后反彈較大,浪費了資金,成果難以長期保持。
二、老舊小區改造路徑探索
首先,政府部門要承擔主體責任,從前期規劃到方案設計、后續維保,都要進行全面周密的考量,同時邀請居民“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并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杜絕出現一切由“政府部門說了算”的局面。
其次,居民也要對改造工程有更全面的認識。為了改造的順利推進,需要更多居民樹立起大局意識、協商意識,即適時的少數服從多數、必要的利益讓渡和妥協。
最后,盡管各地在改造中面臨的問題復雜各異,但不少做法依舊可以相互借鑒,一些地方在棚戶區改造、歷史文化街區改造中的經驗得失,同樣可以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