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23 17:41:41 三支一扶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szyf/
關注公眾號領資料
QQ備考群
APP看視頻刷題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導讀】華圖甘肅三支基層考試網同步華圖教育發布: 2024三支一扶每日一練(2023.9.29),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2023三支一扶,民生實事就業項目 考試專用教材公共基礎知識教材+歷年 2本,戳>>> 華圖教育官方旗艦店 立即購買。更多資訊請關注甘肅華圖微信公眾號(gshtjy),甘肅三支基層培訓咨詢電話:0931-8186071,新浪微博@甘肅華圖,微信號: gshtjy420(點擊查看全省咨詢微信號)
“三五之夜,明月半墻”出自明代歸有光《項脊軒志》,其中“三五”是指:
A. 農歷每月初一
B. 農歷每月初九
C. 農歷每月十五
D. 農歷每月二十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題考查文學常識。
第二步,古漢語中,如果有并舉兩數,就以其乘積表數。“三五之夜,明月半墻”中“三五”之積為十五,“三五之夜”指農歷每月十五的圓月之夜晚。
因此,選擇C選項。
【拓展】農歷是中國傳統歷法,也有干支歷、華歷、夏歷、中歷等名稱。農歷是陰陽歷的一種,在民間通常被錯誤地稱作陰歷。農歷取月相的變化周期即朔望月為月的長度,加入干支歷“二十四節氣”成分,參考太陽回歸年為年的長度,通過設置閏月以使平均歷年與回歸年相適應。
下列文學常識中,說法錯誤的是:
A. 郭沫若是中國現代文學史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
B. 北島、舒婷、顧城等是中國當代詩壇著名的朦朧派詩人
C. 長篇小說《子夜》是中國著名作家茅盾的代表作
D. 易卜生是20世紀歐洲著名的戲劇家,代表作品是《玩偶之家》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題考查文學常識并選錯誤項。
第二步,易卜生(1828年—1906年),挪威戲劇家,歐洲近代戲劇的創始人。他的作品強調個人在生活中的快樂,無視傳統社會的陳腐禮儀。最著名的有詩劇《彼爾·京特》、《玩偶之家》等?梢缘弥,易卜生是19世紀著名的戲劇家,而非20世紀。
因此,選擇D選項。
【拓展】A項: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原名郭開貞,字鼎堂,號尚武。郭沫若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浪漫主義詩人和卓有成就的著名作家。A項正確。
B項:1980年開始,詩壇出現了一個新的詩派,被稱為“朦朧派”,以舒婷、顧城、北島、江河等為先驅者的一群青年詩人為代表。“朦朧詩派”并沒有形成統一的組織形式,也未曾發表宣言,然而卻以各自獨立又呈現出共性的藝術主張和創作實績,構成一個“崛起的詩群”。 B項正確。
C項:《子夜》,原名《夕陽》,中國現代長篇小說,約30萬字。茅盾于1931年10月開始創作,至1932年12月5日完稿,共十九章。小說以1930年5、6月間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上海為背景,以民族資本家吳蓀甫為中心,描寫了當時中國社會的各種矛盾和斗爭。C項正確。
下列四句古詩中哪一句所表達的感情與其他三句不同:
A.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B.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C.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D.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題考查文學常識并選錯誤項。
第二步,A項:“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出自北宋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表現了詩人難以排遣的無限鄉愁的真實寫照。
B項:“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出自唐代詩人王維《雜詩三首·其二》,作者通篇運用借問法,通過游子向故鄉來人的詢問之辭,表達游子離家日久,思念家鄉之情。
C項:“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出自唐代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開篇一句“獨在異鄉為異客”寫出了詩人在異鄉的孤獨之感。此詩整體上表達游子的思鄉懷親之情。
D項:“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宋代詞人柳永的《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這是一首懷人之作。詞人通過對一處景物描寫,表達其對意中人的纏綿情思,寫景抒情,感情真摯。
D項表達作者對意中人的情思,與其他三項表達思鄉之情不同。
因此,選擇D選項。
諸子百家思想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下列名言與所屬學派對應正確的是: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一兔走,百人追之。積兔于市,過而不顧”
、“知彼知己,勝乃不殆;知天知地,勝乃可全”
、“上之所是皆是,上之所非皆非”
A. 儒家 墨家 道家 法家
B. 道家 儒家 法家 墨家
C. 儒家 法家 兵家 墨家
D. 道家 兵家 法家 名家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題考查文學常識。
第二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屬于儒家思想,意思是要推己及人,不僅要贍養自己的長輩,愛護自己的幼輩,也要照顧到與自己沒有親緣關系的老人和小孩。“一兔走,百人追之。積兔于市,過而不顧”屬于法家思想,法律的第一個作用就是“定分止爭”,即明確物的所有權;“知彼知己,勝乃不殆;知天知地,勝乃可全”屬于兵家思想,強調戰爭中掌握天時、地利,就有把握取得勝利;“上之所是皆是,上之所非皆非”屬于墨家思想,即強調極權主義治國,崇尚服從上級。
因此,選擇C選項。
下列著名戰爭(役)與參戰將領,對應錯誤的是:
A. 百團大戰——彭德懷
B. 滑鐵盧之戰——拿破侖
C. 臺兒莊戰役——李宗仁
D. 美國南北戰爭——華盛頓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題考查世界歷史知識并選錯誤項。
第二步,南北戰爭(1861年4月12日—1865年4月9日)是美國歷史上一場最大規模的內戰,戰爭最終以聯邦勝利告終。戰爭之初本為一場維護國家統一的戰爭,后來演變為一場為了黑奴自由的新生而戰的革命戰爭。參戰雙方為北方美利堅合眾國和南方的美利堅聯盟國。北方最高領袖是林肯,軍隊領袖是尤利塞斯·格蘭特。南方最高領袖是杰弗遜·戴維斯,軍隊領袖是羅伯特·李。因此,美國南北戰爭與華盛頓對應錯誤。
因此,選擇D選項。
【拓展】A項: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在華北敵后發動的一次大規模進攻和反“掃蕩”的戰役,由于參戰兵力達105個團,故稱“百團大戰”。百團大戰是一場空前規模的戰役,新中國開國十大元帥之中,有一半參加了這場戰役。1940年8月8日,在延安的朱德與在太行山八路軍總部的彭德懷和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左權共同下達了發動“百團大戰”的行動命令。朱德返回延安后,彭德懷成為百團大戰具體的實施者和指揮者。從8月20日開始,彭德懷和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左權直接指揮了百團大戰。故百團大戰和彭德懷對應正確。A項正確。
B項:滑鐵盧戰役是1815年6月18日,由法軍與反法聯軍在比利時小鎮滑鐵盧進行的決戰。戰役結局是反法聯軍獲得了決定性勝利。這次戰役結束了拿破侖帝國,也是拿破侖一世的最后一戰。拿破侖戰敗后被放逐至圣赫勒拿島,自此退出歷史舞臺;F盧之戰與拿破侖對應正確。B項正確。
C項:臺兒莊大捷,又稱臺兒莊戰役、魯南會戰或血戰臺兒莊。這場戰役由李宗仁、白崇禧、孫連仲、湯恩伯、張自忠、田鎮南、關麟征、池峰城、王銘章等抗日將領指揮。它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堅定了全國軍民堅持抗戰的信心。這次戰役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氣,改變了國際視聽,消滅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風,殲滅了日軍大量有生力量。臺兒莊戰役與李宗仁對應正確。C項正確。
貼心微信客服
群福利小灶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