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23 17:25:30 三支一扶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szyf/
關注公眾號領資料
QQ備考群
APP看視頻刷題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導讀】華圖甘肅三支基層考試網同步華圖教育發布: 2024年三支一扶每日一練(2023.10.5),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2023三支一扶,民生實事就業項目 考試專用教材公共基礎知識教材+歷年 2本,戳>>> 華圖教育官方旗艦店 立即購買。更多資訊請關注甘肅華圖微信公眾號(gshtjy),甘肅三支基層培訓咨詢電話:0931-8186071,新浪微博@甘肅華圖,微信號: gshtjy420(點擊查看全省咨詢微信號)
柯某與孫某簽訂了一份買賣合同,在履行合同過程中發生糾紛,何某向律師咨詢,律師認為根據《民法典》合同編,孫某的行為構成違約,如提起訴訟,有較大勝訴把握。律師的分析體現了法的:
A. 評價作用
B. 預測作用
C. 教育作用
D. 強制作用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法的價值和作用知識。預測作用,是指人們可以根據法律規范的規定,事先估計到當事人雙方將如何行為及行為的法律后果,從而對自己的行為作出合理的安排。律師根據《民法典》合同編的規定,認為孫某的行為構成違約,如提起訴訟,有較大勝訴把握,體現了法的預測作用。因此,選擇B選項。
【拓展】A項:評價作用作為一種社會規范,法律具有判斷、衡量他人行為是否合法或有效的評價作用。這里講的評價作用的對象是指他人的行為。A項排除。
C項:教育作用是指通過法的實施,法律規范對人們今后的行為發生直接或間接的誘導影響。C項排除。
D項:強制作用是指法為保障自己得以充分實現,運用國家強制力制裁、懲罰違法行為。法的強制作用是法的其他作用的保證。D項排除。
馬克思主義認為,( )構成了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集中體現著人類社會的物質性。
A. 勞動工具
B. 自然地理環境
C. 社會生產關系
D. 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唯物史觀知識。社會存在指的是社會生活的物質方面,是人們的物質活動及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總和。它包括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環境,物質生活的主體——人口,人們的物質生產活動即物質資料生產方式。其中,地理環境和人口因素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物質前提,而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則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決定力量和根本基礎。所以,地理環境和人口因素主要體現自然的物質性,生產方式集中體現人類社會的物質性,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D項正確。因此,選擇D選項。
加快戶籍制度改革,是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部署的一項重點改革,重點是要通過調整完善戶口遷移政策,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主要任務是解決已經轉移到城鎮就業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問題,穩步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水平。關于我國開展戶籍制度改革說法錯誤的是:
A. 體現了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
B. 是通過自我完善的方式解決社會矛盾
C. 說明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
D. 反映了制度規劃對社會發展的決定作用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唯物史觀知識并選錯誤項。唯物史觀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的物質生活決定社會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社會意識能夠反作用于社會存在。社會意識不是被動的,而是能動的,它不是單純地決定于社會存在,而是對社會存在有著重大影響。我國開展戶籍制度改革反映了科學的制度規劃(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而不是決定作用。C項正確,排除;D項錯誤,當選。因此,選擇D選項。
【拓展】A項:經濟基礎即社會的經濟結構,是指由社會一定發展階段的生產力所決定的生產關系的總和。上層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之上的意識形態以及相應的制度、組織和設施,包括政治上層建筑和觀念上層建筑。戶籍制度屬于上層建筑,我國開展戶籍制度改革體現了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A項正確,排除。
B項:毛澤東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提出解決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途徑是依靠社會主義制度本身的自我調整和自我完善。我國開展戶籍制度改革是通過自我完善的方式解決社會矛盾。B項正確,排除。
根據我國《憲法》的相關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
A. 僅在年老的情況下
B. 僅在年老或疾病的情況下
C. 僅在疾病或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下
D. 在年老、疾病或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下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知識。根據2018年版《憲法》第四十五條第一款,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下,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國家發展為公民享受這些權利所需要的社會保險、社會救濟和醫療衛生事業。因此,選擇D選項。
下列選項中,關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說法不正確的是:
A. 民族自治地方僅包括自治區和自治州這兩種
B. 民族區域自治是民族自治和區域自治的有機結合
C.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
D.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國家基本制度知識并選錯誤項。根據2018年版《憲法》第三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行政區域劃分如下:(一)全國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二)省、自治區分為自治州、縣、自治縣、市;(三)縣、自治縣分為鄉、民族鄉、鎮。直轄市和較大的市分為區、縣。自治州分為縣、自治縣、市。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都是民族自治地方。所以民族自治地方不僅包括自治區和自治州這兩種,還有自治縣。因此,選擇A選項。
【拓展】B項:民族區域自治是民族自治和區域自治的有機結合。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的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的重要內容。B項排除。
C項:根據2018年版《憲法》第一百一十二條,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是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C項排除。
D項:根據2018年版《憲法》第一百一十六條,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后生效。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省或者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后生效,并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D項排除。
貼心微信客服
群福利小灶
上一篇:2024年甘肅省三支一扶考試:公共基礎知識自然科學模擬題之人體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