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23 17:51:06 三支一扶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szyf/
關注公眾號領資料
QQ備考群
APP看視頻刷題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導讀】華圖甘肅三支基層考試網同步華圖教育發布: 2024三支一扶每日一練(2023.11.5),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2023三支一扶,民生實事就業項目 考試專用教材公共基礎知識教材+歷年 2本,戳>>> 華圖教育官方旗艦店 立即購買。更多資訊請關注甘肅華圖微信公眾號(gshtjy),甘肅三支基層培訓咨詢電話:0931-8186071,新浪微博@甘肅華圖,微信號: gshtjy420(點擊查看全省咨詢微信號)
1. 下列選項中,與“蛇打七寸”這一成語的哲學寓意一致的是:
A.畫餅充饑
B.畫龍點睛
C.舍本求末
D.智子疑鄰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題考查唯物辯證法知識。
第二步,主要矛盾處于主導地位,對事物的發展起決定作用,要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蛇打七寸意思是打蛇要命中要害,比喻說話做事必須抓住主要環節,蘊含的哲理是要抓關鍵,解決主要矛盾,畫龍點睛原形容梁代畫家張僧繇作畫的神妙。后多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鍵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使內容更加生動有力。蘊含的哲理是要抓關鍵,解決主要矛盾。
因此,選擇B選項。
【拓展】A項:畫餅充饑比喻徒有虛名而于實際無好處。后多用來比喻以空想來安慰自己。A項錯誤。
C項:舍本求末指的是顛倒主次,抓不住重點,不能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C項錯誤。
D項:智子疑鄰這則寓言告誡我們切勿以關系的親疏遠近妄下判斷,如果不尊重事實,只用親疏和感情作為判斷是非的標準,就會主觀臆測,得出錯誤的結論。聽別人的意見要選擇正確的,而不要看提意見的人與自己的關系,對人不可以持偏見。D項錯誤。
2. 在反腐倡廉建設中,各級領導干部應慎獨自律,“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警鐘長鳴”,增強“免疫力”繃緊廉政弦。從哲學角度來看,這強調的是:
A.一分為二地看問題
B.一切從實際出發
C.重視內因的作用
D.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題考查哲學知識。
第二步,唯物辯證法認為,任何事物的產生、發展和滅亡,總是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但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發展的第二位的原因。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本題中各級導干部應慎獨自律,增強“免疫力”繃緊廉政弦體現的是要重視內因的作用。
因此,選擇C選項。
【拓展】A項:矛盾分析方法是唯物辯證法的根本方法,是指運用矛盾的觀點觀察、分析事物內部的各個方面及其運動的狀況,以達到認識客觀事物的方法。包括一分為二的看問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抓住重點和主流,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A項排除。
B項: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世界發展的產物,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意識的能動作用首先表現在意識能夠正確反映客觀事物,還突出地表現在意識能夠反作用于客觀事物。正確的意識能夠指導人們有效地開展實踐活動,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錯誤的意識則會把人的活動引向歧途,阻礙客觀事物的發展。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堅持主觀和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B項排除。
D項: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主要有三種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二是同一事物在發展的不同階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要求我們具體問題具體分析。D項排除。
3. “無規矩不成方圓”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事物發展本身是有規律的,下列選項與其蘊含的哲理相似的是:
A.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
B.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C.桑條無葉土生煙,簫管迎龍水廟前,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弦
D.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題考查哲學知識。
第二步,“無規矩不成方圓”出自戰國孟軻的《孟子·離婁上》,意思是不憑規和矩,是畫不成方圓的,說明事物發展本身是有規律的。“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出自戰國末期荀子的著作《荀子天論》,其意思為大自然的運行有其自身規律,這個規律不會因為三皇五帝堯的圣明或者夏朝桀的暴虐而改變。D項符合題意。
因此,選擇D選項。
【拓展】A項: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意思是指人做了好事或壞事,或遲或早總會得到相應的報應。只是勸人向善的俗話,沒有理論基礎,更多的體現人性關懷、宗教情操。A項與題意不符,不當選。
B項: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出自毛澤東《矛盾論·矛盾的特殊性》,比喻只看到局部,看不到整體或全部,比喻片面的看問題,是一種形而上學的觀點。B項與題意不符,不當選。
C項:“桑條無葉土生煙,簫管迎龍水廟前,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弦”出自唐代詩人李約的《觀祈雨》,意思是久旱無雨,桑樹枝都長不出葉子來,地面異常干燥,塵土飛揚,土地好像要生煙燃燒;龍王廟前,人們敲鑼打鼓,祈求龍王普降甘霖。而富貴人家卻處處觀賞歌舞,還怕春天的陰雨使管弦樂器受潮而發不出清脆悅耳的聲音。面對同樣一場干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所以此首詩所蘊涵的哲學道理是,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有不同的反映。C項與題意不符,不當選。
4. “再長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邁開雙腿也無法到達。”從哲學角度看,這是因為:
A.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基礎
B.事物發展的方向是前進的
C.事物發展道路是曲折的
D.量變是質變的必然結果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題考查唯物辯證法知識。
第二步,一切事物的變化都從量變開始。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沒有量變就沒有質變。質變依賴于量變。量的變化積累起來,達到一定的程度,就不可避免地引起質變。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基礎強調要有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的精神,要一點一滴地做細小的事情,反對急于求成,立竿見影。所以,一步步的走,終能走完漫漫長路,不邁開腿,再短的路也無法到達。A項與題意相符,當選。
因此,選擇A選項。
【拓展】B項:發展是事物不斷前進的過程,由小到大,由簡到繁,由低級到高級,由舊物質到新物質的運動變化過程。題干并沒有強調事物發展的方向問題。B項與題意不符,不當選。
C項:否定之否定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的具體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只有經過反復曲折的斗爭,才能最終戰勝舊事物。題干中并沒有強調事物的發展道路,也沒有體現曲折性。C項與題意不符,不當選。
D項:質變在事物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質變是事物發展的決定性環節。量變是質變的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量變是質變的必然結果”說法錯誤。D項錯誤。
5. 下列句中蘊含的哲理與其他三項不一致的是:
A.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B.志不強者智不達
C.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長百歲
D.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題考查認識論知識。
第二步,A項:語出《易傳》中的《象傳》。意思是:宇宙不停運轉,人應效法天地,永遠不斷地前進。形容自己不休息的自覺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體現了人在面對困難、挫折時不要氣餒,要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
B項:語出《墨子·修身》:“志不強者智不達。”意思是志向不堅定的人,智慧就得不到充分的發揮。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蘊含意識的能動作用原理。
C項:語出《甘羅十二為使臣》。意思是指只要有遠大志向,就算年紀小也沒事,一個沒有遠大志向的人,即便活到很大的歲數也是虛度光陰。強調志向的重要性,蘊含意識的能動作用原理。
D項:“三人行,必有我師”,出自于《論語·述而》。原文是: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孔子說:“別人的言行舉止,必定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選擇別人好的學習,看到別人缺點,反省自身有沒有同樣的缺點,如果有,加以改正。”指應該不恥下問,虛心向別人學習,沒有體現意識的能動性。
可知,D項與其他選項蘊含的哲理不一致,D項與題意相符,當選。
因此,選擇D選項。
貼心微信客服
群福利小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