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7 11:12:40 甘肅公考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gwy/
關注公眾號領資料
QQ備考群
APP刷題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申論熱點材料閱讀
江流萬里,綿延不絕;文脈悠遠,與古為新。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批注1】引用名言。新時代,我們要深刻認識到,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共同努力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是時代的呼喚,更是時代的必然!九2】立意:共同努力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是時代的呼喚,更是時代的必然。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九3】分論點1: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把握新時代歷史方位,以堅定的文化自覺、宏闊的歷史視野、深遠的戰略考量,就文化建設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引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推動中華文脈綿延繁盛、中華文明歷久彌新。今天,北京胡同鐫刻古都記憶與濃濃鄉情,正定古城重現北方雄鎮風貌,歷史文脈融入現代生活;國寶、文物、非遺走進人們生活,越來越多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活了起來;旅游演藝、鄉村旅游、文化遺產旅游蓬勃興起,人們在旅游中感悟文化味道!九4】正面舉例論證。新時代中華大地呈現出“郁郁乎文哉”的盛大氣象,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充滿時代生機。
文化延續著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更需要與時俱進、勇于創新!九5】分論點2:文化延續著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更需要與時俱進、勇于創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走出來的,也是從五千多年中華文明史中走出來的,只有堅持“兩個結合”,探索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新,才能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才能充分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北京2022年冬奧會開閉幕式精彩呈現二十四節氣、折柳寄情等文化元素,“中國式浪漫”吸引全世界的目光;銅奔馬造型玩偶等實物文創商品走紅,《千里江山圖》數字展等展覽深受歡迎,文化創意產品開發呈現活躍景象;舞劇《大夢敦煌》、昆劇《臨川四夢》等蘊含中華文化氣度風范的作品不斷涌現……【批注6】正面舉例論證。正是在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互相成就中,造就了一個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讓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現代的,讓經由“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
國家和民族的強盛,離不開文化的興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九7】分論點3:國家和民族的強盛,離不開文化的興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黨的二十大明確了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的發展目標!九8】引用論證。站上新的歷史起點,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更加需要我們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五千多年發展史,深入推進“第二個結合”,以更高遠的歷史站位、更寬廣的世界視野、更深邃的戰略眼光、更主動的精神力量,充分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拓展更為廣闊的文化空間。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我們定能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注入強大精神力量。
今日之中國,是創新創造活力迸發的中國,是文化之花繁盛絢麗的中國。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在繼承中轉化,在學習中超越,我們的文化將綿延不絕,我們的創造將生生不息!九9】回扣主題,適當升華。
(文章來源:《人民日報》,稍作改動)
材料小結
1.核心內容:共同努力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
2.理論總結: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他要求,新時代的文化工作者必須以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賡續歷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