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16 10:07:46 甘肅公考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gwy/
關注公眾號領資料
QQ備考群
APP刷題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言語理解與表達,其中邏輯填空題是我們考試當中的必考題型,它每次都會出現15道至20道題的一個題量,而且邏輯填空是難度較高,知識點相對薄弱的一個題型,主要考察的是考生運用實詞和成語的積累與運用。在做這部分題時,大多考生喜歡利用自己的語感給文段去填詞,感覺那個詞放在句子中讀的通順就選擇。通常這樣的做法只注重了速度,正確率一直提升不起來?忌诜e累實詞和成語是單純的只是在記憶詞義,未把相同類似的詞與成語放一起比對不同以及側重點,記憶不精準。這是一個誤區。
邏輯填空題一方面考的是我們對詞的積累,另一方面我們需要從題干中去尋找提煉信息。是看題干中作者需要什么樣的詞,我們給哪個詞。并不是完全割裂于理解的,而是在理解作者原文意思的基礎上考表達能力。其次呢?之所以難,就難在它的答案也許并不唯一,這與數量關系就有很大的區別。但是大家不要誤會,當然答案只有一個,其他看似正確的選項,實際上都是迷惑選項。在兩空以上考察實詞或成語的題中,選項的詞義或成語的意思非常相近,且都是放在原文中比較通順的表達。而且我們還要注意選擇最優選項,并非只要表述正確才是最佳答案。要選最符合出題人出題意圖的,跟題目考查點最接近的,優中選最優才是正確答案。通過例題,我們感受一下。
【例題】 對不同季節的雨,古人的態度________,于是才有春雨如恩詔、夏雨如赦書、秋雨如挽歌的說法。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 迥然不同 B. 毫無二致
C. 大相徑庭 D. 模棱兩可
【答案】A
【解析】第一步,分析語境。橫線處填入的詞語形容的是古人對不同季節的雨的態度,根據下文“于是才有春雨如恩詔、夏雨如赦書、秋雨如挽歌的說法”可知,古人對不同季節的雨的態度是不同的。第二步,辨析選項。B項“毫無二致”指的是相同,與文段意思相反;D項“模棱兩可”是指既不肯定也不否定,不符合文意。比較容易排除B項和D項。對比A項“迥然不同”和C項“大相徑庭”,“迥然不同”形容完全不同,“大相徑庭”重在強調相差很遠,有差別,而文段側重的是完全不同,“迥然不同”更符合語境,排除C項。因此,選擇A選項。
【例題】中國歷史上最具有戲劇色彩的年代,就是三國時代,作為中國文學藝術中心的瑰寶《三國演義》一直為廣大群眾________。從“桃園三結義”到“火燒赤壁”,從“官渡之戰”到“六出祁山”。眾多個性人物的精彩故事,可謂________、膾炙人口,對國人精神生活乃至商戰策略的影響之深,在古典小說中________地處于首位。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 傳播 眾所周知 名副其實
B. 傳誦 家喻戶曉 當之無愧
C. 熟知 婦孺皆知 名不虛傳
D. 熟悉 舉世聞名 實至名歸
【答案】B
【解析】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文段要體現《三國演義》耳熟能詳,并且被世人廣泛流傳的意思。A項“傳播”一般搭配媒體等媒介,與“群眾”搭配不當,排除A項。B項“傳誦”指流傳誦讀;C項“熟知”和D項“熟悉”指了解清楚。三者均符合文意。第二步,分析第二空。“膾炙人口”指好的詩文受到他人稱贊傳誦,只有先耳熟能詳才能傳誦。B項“家喻戶曉”和C項“婦孺皆知”都指眾所周知,每戶人都知道,符合文意。D項“舉世聞名”指非常出名,與文意“眾人皆知”側重不一樣,排除D項。第三步,分析第三空。由于影響深刻,因此自然而然地位高。B項“當之無愧”指接受某種稱號完全夠條件的,符合文意。C項“名不虛傳”指傳出的名聲不是虛假的,和實際相符。不符合語境,排除C項。因此,選擇B選項。
【拓展】眾所周知:大家都知道。名副其實:名聲、稱謂和實際一致。實至名歸:有了真正的學識,自然就有聲譽。
根據以上的兩道例題,我們可以深刻體會到,詞與詞、成語與成語都是非常的相近的,需要找他們之間的不同之處,還需要考慮詞語之間的搭配、感情色彩、語義等綜合結合原文的語境去選項選擇一個所有空都符合的最優選。所以做邏輯填空題時不能太快根據自我感覺填詞,要從題干提取信,并且結合原文語境來進行選擇,其次對成語實詞未需要精準掌握,日常積累同類對比記憶側重點、不同點及相同點。這樣我們的正確率與做題的速度才會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