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感法
這種方法對語言文字功底要求較高,主要適用于基礎比較好的應試者,當然應試者在實在選不出正確答案時也可考慮使用。
語感是對語言現象的感知能力。語言感覺從哪兒來,這必須要依賴在平時閱讀中的修養,在生活中 多關注和注意。語感蘊含在朗讀之中,朗讀是培養語感的最有效的方法。通過主觀的學習,加上生活中 的耳濡目染或潛移默化,就形成了我們的語言感知能力,即語感。形成語感后,考試就可以通過綜合考慮題干文字的語體色彩(書面/口語)、語言風格、習慣搭配等因素,將備選項帶入題干,選出最佳答案。
【例題】中華民族—直以其強烈世界,在建立市場經濟體制的新的歷史時期,尤其需要———人們的責任意識,這既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也是時代的呼喚。
依次填人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增強 要求 B.提高 結果
C.加強 需要 D.提升 途徑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近義詞辨析與詞語的習慣搭配。解決本題的重點在于語感,即語言習慣的問 題,同時,兩個詞的選擇題更適合用排除法來解決。“加強”一般暗含著“不是很強”的意思;而“增強”則 表明“原來已經很強了,需要增加一些以便更強”的意思。從第一空的選詞來看,“提升意識”的搭配毫無疑問是不恰當的,排除D項。對于第二空的選詞,可以輕松地排除掉“結果”和“需要”,“必然要求”的搭 配是最恰當也是最符合語意的。故選A。
本題的題干文字出自楊德東的《社會主體責任意識的缺失及重塑》(《中州學刊》2007年0 2期)一 文,并被《新華文摘》2007年第14期轉載。對于語感好的同學,僅憑語感就能夠判斷第二個空格應該填 “必然、要求”,從而選出正確答案。當然,如果應試者的閱讀量很大,曾經看過這篇文章,并在平時的閱 讀中注意詞語的使用與積累,則更容易直接選出答案。
二、望字生義
我們的漢字是象形表意文字,是用表意體系的符號來表達漢語的詞或語素的。一個漢字通常表示 漢語里的一個詞或一個語素,這就形成了漢字是音形義的統一特點。漢字是由筆畫構成的方塊狀字,所 以又叫方塊字。如:車、上、明、問等。車、上、明等字的形體來直接表達語言里的詞義,“問”既能表意又 能表音,“門”表音,“口”表意。應試者在考試中遇到自己不能準確解釋,或確定選擇的時候,不妨用“望 字生義法”。顧名思義,望字生義就是看到詞語,根據自 義和用法。’
【例題】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
(1)他身邊經常帶著一小本子,到技術部門細心———世界各國石油發展情況的資料,并作詳細摘錄。
(2)中國昆曲,正因為她自身所具有的重要文化價值和深厚的文化———,才被世界人民所公認。
(3)奧運會是國際普遍———的大比賽,對主辦城市來說也是一次技術上的考驗。
A.收集 內蘊 關心 B.搜集 內蘊 關注
C.搜集 品位 關注 D.收集 品位 關心
解析:從考查的詞語看,“搜集”和“收集”是一組。在這里我們只需要把“搜”和“收”區別出來就行 了。“搜”從提手旁,讀“叟”的音,應估計為:仔細尋找之類的意思。“收”要從部首的角度來的話,有點難度。但是,可以從組詞來入手,“豐收”“收獲”“收繳”,大概應理解為:把分散的東西,聚集起來。這樣一 對比,不難可以看出,“搜集”是很仔細尋找并集中。(1)“他身邊經常帶著一小本子,到技術部門細心_世界各國石油發展情況的資料,并作詳細摘錄。”顯然是比較仔細的查找并集中起來,這樣可以選擇“搜集”。
“內蘊”是兩個字的合成詞,“內”可以理解為:內在;“蘊”從草頭,讀“溫”的近似音,望字生義為:草下 面的涵養或蓄積。聯起來“內蘊”:內在的涵養。而“品位,,是有“品”和“位,,合成的。“品”是三個口,說明 和嘴或吃東西有關系,“位”是從人旁,人立的地方,聯起來“品位”想象為品嘗的位置,可以引申為人或事 物的品質、水平。主要和人有關系;而“內蘊”不一定是指人。(2)“中國昆曲,正因為她自身所具有的重要文化價值和深厚的文化,才被世界人民所公認。”文化重要是一個長期積累、蘊藏的過程,因此要選擇“內蘊”。
“關心”和“關注”,區別在于“心”和“注”。“心”根據造字的構成可以望義為:傾注了自己的主觀情感;“注”是從水旁,讀“主”的音,可以望義為:主觀重視。(3)“奧運會是國際普遍_的大比賽,對主辦城市來說也是一次技術上的考驗。”這是大家比較關心和重視的一件大事,是主觀重視的,所以要用 “關注”。故選B。
三、代入排除法
代人排除法,是各類選擇題型考試中常用的一種方法,同樣適用于選詞填空,特別是多空選擇。排除,即把最不可能的干擾選項排除掉,再把剩余的相似選項代入句子,綜合運用各種技巧,最終選出答案。在考試時,時間是十分寶貴的,可謂爭分奪秒。做題時,既是知識的較量,也是解題技巧的角逐。誰能駕馭知識,爭取時間,誰就是勝利者。而且,把各種知識和技巧綜合運用,本身就是綜合能力的體現。
【例題】水資源_不是能夠無限供給的,可持續發展的_應當是建立污水回收系統,循環利用。多數城市的污水處理率還較低,污水處理費僅是自來水水費的一半左右,而僅憑_我們就能判斷,使污水重新進人城市水源循環的費用一定比采集清潔水的費用高得多。
依次填人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自然 目標 想象 B.既然 途徑 觀察
C.顯然 思路 直覺 D.當然 基礎 常識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近義詞辨析與詞語的習慣搭配,可以采用排除法。僅從第一個空格來看,四個 選項似乎都可以,本題的突破口在第二、三個空格:“建立污水回收系統,循環利用”屬于“思路”或“途 徑”,從而排除A、D兩項;“使污水重新進入城市水源循環的費用一定比采集清潔水的費用高得多”是一 個顯而易見的結論,所以僅憑“直覺”或“常識”就可以判斷,這樣又排除了 A、B兩項。故選C。
以上是《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言語理解答題技巧:邏輯填空》的全部內容,更多資訊請繼續查看:甘肅省考考試網(http://www.naichajmpt.cn/)
(編輯:shirui)華圖教育兔小妹
甘肅華圖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