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8 16:43:18 甘肅公考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gwy/
關注公眾號領資料
QQ備考群
APP刷題
文章來源:甘肅華圖
“分—分”結構作為言語文段的五大結構之一,由于其結構較為靈活,某些文段中缺少明顯的標志詞,成為了考生們做題過程中的難點和易錯點之一。接下來我們就如何識別“分—分”結構以及在做題的過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來進行具體的探討。
一、理論介紹
“分—分”結構從字面意思上理解就是,整個文段中的句子都是用來解釋說明某個觀點或者某件事的,文段中沒有起到總結概括性作用的句子。這類結構常出現在主旨概括題和意圖判斷題中。這兩類題型有一個共同點,都是要尋找整個文段的重點句。換個角度思考,既然整個文段都沒有重點句,那么每一句話的地位都同等重要,所以我們要對整個文段進行全面概括。如果考生擔心自己無法全面概括的時候,可以在閱讀完文段之后對比選項,選出最能全面概括整個文段的選項既可。
識別“分—分”結構的方法有三種:
1、關聯詞:既……又……;一方面……另一方面;此外;另外;與此同時
2、標點符號:分號、逗號
3、句子結構:句式相同(形式);另起話題(內容)
其中前兩種是最為明顯的,也是考生們在做題的過程中一眼能利用這些標志識別出的。其中的難點就難在第3點句子結構上。接下來我們就看看在具體的考題中是如何運用的。
二、例題演示
【例】炕圍畫俗稱“炕圍子”,是農村居民為防止土炕周圍墻面脫落,蹭臟衣服、被褥,而在環炕的墻上涂上高約二尺的“圍子”。融壁畫、年畫、建筑彩繪為一體,兼具實用和審美功能,在山西晉北一帶十分流行。其中,以原平市最為馳名,這里家家戶戶都有炕圍畫?粐嫷臏Y源可遠追宋代。據《原平縣志》記載:“從班村發掘的宋代墓葬壁畫證實,早在北宋時期,原平的炕圍畫已在達官顯貴的居室流行,至明末逐漸普及到廣大鄉村。”
這段文字主要介紹了炕圍畫的:
A.歷史淵源和流傳區域
B.歷史演變和傳承技藝
C.創作隊伍和創新發展
D.內容形式和文獻記載
【解析】首先,根據提問方式中的“主要”二字能識別出這是一道主旨概括題。我們就得閱讀文段,找重點。文段的第一句話先引入了“炕圍畫”這個話題,緊接著介紹了炕圍畫的用途。第二句話和第三句話都在介紹炕圍畫在哪些地區較為流行。從第四句話開始就能看出來,雖然還是在論述“炕圍畫”這個話題,但論述的角度有了明顯的變化,開始轉向了追溯歷史淵源有關的話題。最后一句話通過具體的文獻記載作為解釋說明來驗證第四句話中的歷史史實。
其次,對比選項。選項都是通過“和”連接的表并列的表述形式。其實也就暗示了考生該文段的結構,這個時候只需要對比選擇出最能全面概括本文段的選項即可。通過對比,只有A項是對整個文段的全面概括。B項“歷史演變和傳承技藝”無中生有,排除。C項“創作隊伍和創新發展”無中生有,排除。D項“文獻記載”僅為歷史淵源的一部分,是個片面的選項,故排除。因此,選擇A選項。
通過上面這道例題我們能夠得到如下做題啟示:
1、當整個文段重點句不那么明確清晰的時候,可以看看選項中有無“和”、“及”等表并列形式的相關表述,有的話該文段大概率是“分—分”結構。
2、注意觀察文段論述的話題和角度。
3、在“分—分”結構的干擾選項設置常從“無中生有”和“片面”這兩個角度設置。
總而言之,“分—分”結構還需要廣大考生在刷題的過程中多見識多總結,方法為輔,最終的目的還是要理解文段,以不變應萬變。
——推薦閱讀——
信息匯總:2025年甘肅省考公告|職位表|歷年分數線
備考資料:甘肅公務員考試圖書(合集)|時政熱點匯總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