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8 13:50:03
教師招聘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jiaoshi
關注公眾號領資料
QQ備考群
APP看視頻刷題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国模精品一区二区,萝控精品福利视频一区
文章來源:教師招聘網
【導讀】華圖甘肅教師招聘考試網同步教師招聘網發布: 2023教師招聘備考:快速掌握學習遷移理論, 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2022教師交流群】 ,更多資訊請關注甘肅華圖微信公眾號(gshtjy),甘肅教師招聘考試_教師資格證培訓咨詢電話:0931-8186071,新浪微博@甘肅華圖,微信號:gshtjy420(點擊查看全省咨詢微信號)
首先我們要清楚,教育心理學所研究的學習遷移是狹義的遷移,特指前一種學習對后一種學習的影響或者后一種學習對前一種學習的影響。20 世紀以來教育心理學家關于學習遷移的研究,就是通過設計兩種學習情境,看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學習遷移理論主要分為兩個時期,在教師招聘考試中需要著重掌握和理解的是早期遷移的人物、理論以及相關實驗,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這兩個時期的人物和理論。
(一)早期的遷移理論
1.形式訓練說
該學說主要是由沃爾夫提出,地位是最早關于遷移的理論,以官能心理學為基礎。它認為遷移就是心理官能得到訓練而發展的結果,遷移是無條件的、自發的。形式訓練說認為,教育的任務就是要改善學生的各種官能,而改善以后的官能就能夠自動地遷移到其他學習中去。其主要觀點認為在學校教育中,傳遞知識遠不如訓練功能來的重要。其對遷移的解釋是從唯心主義的觀點出發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相同要素說
該學說由桑代克和伍德沃斯提出。相同要素說認為,一學習之所以有助于另一學習是因為兩種學習具有相同因素的原因。若兩種情境含有共同因素,不管學習者是否覺察到這種因素的共同性,總有遷移現象發生。 相關實驗:桑代克曾經以大學生為實驗對象,首先訓練大學生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進行估計,然后對他們進行兩種測驗。結果表明,大學生對矩形面積的判斷成績提高了,但對三角形、圓形和不規則圖形的判斷成績并沒有提高。說明共同要素對學習提高的重要性。
3.概括化理論
概括化理論也稱經驗類化說,由美國心理學家賈德提出,其主要觀點是,一個人只要對自己的經驗進行了概括,就可以完成從一個情境到另一個情境的遷移。他認為先前的學習之所以能遷移到后來的學習中,是因為在先前學習中獲得了一般原理,這種一般原理可以部分或全部地運用于前后兩種學習中。對原理了解、概括得越好,遷移效果也越好。
相關實驗:"水下打靶"實驗,賈德以五年級和六年級的小學生作被試,分成兩組,要他們練習用標槍投中水下的靶子。在實驗前,對一組講授了光學折射原理,另一組不講授,只能從嘗試中獲得一些經驗。在開始投擲練習時,靶子置于水下1.2英寸處。結果,講授過和未講授過折射原理的學生,其成績相同。當把水下1.2英寸處的靶子移到水下4英寸時,兩組的差異就明顯地表現出來。未講授折射原理一組的學生不能運用水下1.2英寸的投擲經驗以改進靶子位于水下4英寸處的投擲練習,錯誤持續發生。而學過折射原理的學生,則能迅速適應水下4英寸的學習情境,學得快,投得準。
4.關系理論
格式塔心理學家提出關系轉換說,代表人物是苛勒,主要觀點是:認為遷移是學習者突然發現兩個學習經驗之間關系的結果,是對情境中各種關系的理解和頓悟,而非由于具有共同成分或原理自動產生。學習遷移的重點不在于掌握原理,而在于覺察到手段與目的之間的關系。他們認為學生"頓悟"情境之間的關系,特別是手段—目的之間的關系,是實現遷移的根本條件。
相關實驗:小雞啄米實驗,苛勒讓小雞在深、淺不同的兩種灰色的紙下面尋找食物。通過條件反射學習,小雞學會了只有從深灰色紙下才能獲得食物獎賞。然后,變換實驗情境,保留原來的深灰色紙,用黑色紙取代淺灰色紙。實驗表明:小雞對新刺激(黑色紙)的反應為70%,對原來的刺激(深灰色紙)的反應是30%;主要證明了遷移產生的條件在于理解和頓悟。
(二)當代的遷移理論
1.認知結構遷移理論
奧蘇貝爾把遷移放在學習者的整個認知結構的背景下進行研究,在認知結構的基礎上提出了關于遷移的理論和見解。認知結構遷移理論指出,學生學習新知識時,認知結構可利用性高、可辨別性大、穩定性和清晰性強,就能促進對新知識學習的遷移。"為遷移而教"實際上是塑造學生良好認知結構的問題。
2.產生式理論
產生式遷移理論是根據安德森的思維適應性控制理論發展而來。產生式遷移理論則是針對認知技能的遷移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是:前后兩項學習任務產生遷移的原因是兩項任務之間產生式的重疊,重疊越多,遷移量越大。兩項任務之間的遷移,是隨其共有的產生式的多少而變化的。所謂產生式就是有關條件和行動的規則,簡稱C-A規則。
3.情境性理論
格林諾等人提出了遷移的情境性理論。他們認為學習是個體與環境中的事件的相互作用。通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是動作圖式,該圖式是活動的組織原則,而不是符號性的認知表征。遷移就在于如何以不變的活動結構或動作圖式來適應不同的情境。這種活動結構的建立既取決于最初的學習情境,又取決于后來的遷移情境。
(編輯:shirui)
上一篇:教師招聘備考:奧蘇貝爾新舊知識作用的模式_教師招聘網
下一篇:沒有了
公告啥時候出?
報考問題解惑?報考條件?
報考崗位解惑 怎么備考?
沖刺資料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