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務員考試行測中,真假話問題作為邏輯推理中的一類?碱}型,出現頻率較高,給考生們帶來的難度也較大。其題干的典型特征是給出幾個命題(至少三個),并定義其中幾真或者幾假,讓各位考生來推出。今天,我來為各位考生介紹兩種解決真假話問題比較常見的辦法:矛盾法和假設法。相信考生掌握這兩種解題方法后,對于這種題目的解答會有很大的進步。
技巧一:矛盾法
矛盾法解題的過程中主要的思想就是矛盾的基本特性,也就是一對矛盾中的兩個命題必然一真一假。具體的做題步驟分為三大步,即“一找二繞三回”。“一找”:尋找題干中互相矛盾的兩兩個命題,二者必有一真一假;“二繞”:繞開矛盾,結合題干的其他條件以及問法中的要求,確定其他句子的真假,從而得到確定性結論;“三回”:將確定性結論帶入矛盾中,判斷矛盾中兩個命題的真假性。
例題1:甲、乙、丙、丁四個人同時競爭一個就業崗位,他們四個人中只能有一個人獲得該崗位,在面試結束時,他們四個人歲該次面試的結果進行了?:
甲:這次我肯定得不到這個崗位
乙:我估計這個崗位應該是丁獲得
丙:乙的口才最好,乙肯定能得到這個崗位
。阂业恼f法沒有任何根據
四個人中只有一個人說對了,那么到底是誰講的真話?
A.甲 B.乙C.丙 D.丁
【答案】D!窘馕觥恳徽,由題干知乙和丁為一對矛盾命題,二者必有一真一假。二繞,繞開矛盾,由題干知四人中只有一個說了真話,則甲與丙均為假命題,由甲為假可知甲得到了崗位(二繞的結論)。三回,將該結論代入矛盾,可知乙說假話,丁說真話。答案為D選項。
技巧二:假設法
若碰到通過矛盾法無法解決的真假問題時,可采用假設法解題。假設條件為真或為假,然后依次條件進行推理,如果推理過程或者得到的結論都沒有與題干產生沖突,那么認為假設條件成立,如果產生了沖突,那么假設的條件不成立。
例:古代有一座小城,城里只有君子和小人,君子只說真話,小人只說假話。一位知曉這一情況的游客來到這座小城,他遇到了甲、乙兩,他問甲:“你們誰是君子,誰是小人?”甲回答說:“或者我是小人,或者乙是君子”。
根據上述情況,可以得出哪個結論?
A.甲和乙都是君子 B.甲和乙都是小人
C.甲是君子,乙是小人 D.甲是小人,乙是君子
【解析】如果甲說真話→甲是君子→甲是小人或者乙是君子,這個選言支命題甲是小人是錯的,則乙是君子。正確。如果,甲說假話→甲是小人,那么,他的話是假話,則,其矛盾為真,即,甲不是小人且乙不是君子為真,此時,甲是小人這個聯言支命題和甲不是小人矛盾,所以,此假設不成立。故,甲說真話,甲、乙均為君子。答案為A選項。
以上是《巧解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中的真假話問題》的全部內容,更多資訊請繼續查看:甘肅省考考試網(http://www.naichajmpt.cn/)
(編輯:shirui)華圖教育兔小妹
甘肅華圖微信公眾號